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15

聽歌記趣 – 5

第五講 香港的男歌手中,有一位歌藝不俗,惜唔夠「睇頭」,在香港歌壇競爭劇烈的情況下,「紅」不起來,他就是呂方,我特別喜歡他唱的<朋友別哭>。 第一首是他1995年時所唱: 有沒有一扇窗,能讓你不絕望 看一看花花世界, 原來象夢一場 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 到結局還不是一樣 有沒有一種愛 能讓你不受傷 這些年堆積多少 對你的知心話 什麼酒醒不了, 什麼痛忘不掉 向前走就不可能回頭望 朋友別哭,我依然是你心靈的歸宿 朋友別哭,要相信自己的路 紅塵中有太多茫然痴心的追逐 你的苦,我也有感觸 有沒有一種愛,能讓你不受傷 這些年堆積多少 對你的知心話 什麼酒醒不了, 什麼痛忘不掉 向前走就不可能回頭望 朋友別哭, 我依然是你心靈的歸宿 朋友別哭, 要相信自己的路 紅塵中有太多茫然痴心的追逐 你的苦,我也有感觸 朋友別哭,我一直在你心靈最深處 朋友別哭,我陪你就不孤獨 人海中難得有幾個真正的朋友 這份情,請你不要不在乎 人海中難得有幾個真正的朋友 這份情, 請你不要不在乎 第二首是他 2012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聽歌記趣 | Leave a comment

聽歌記趣 – 4

第四講 回說香港本土pop music的作曲填詞家:70年代的許冠傑是第一位了,他更奏樂、歌唱兼做電視同電影,上埋紅館做 show,演藝的乜都得。跟著的是林子祥及盧冠廷,可借產量少,且不夠全面化。 經過許多年,香港出了第四位作曲、填詞、奏樂、歌唱的四項全能的藝人,就是黃家駒。 最為人樂道的,當然是<海闊天空>,這是一個他較年青時的版本。 他們(Beyond)更反方向譯詞為日文,唱日語版<遙遠的夢>,賺日本仔錢,可惜亦因此,黃家駒意外地命喪東瀛。 其後很多香港、甚至台灣歌手都翻唱<海闊天空>,不過我唔覺得(包括 Beyond 内的成員)唱得好,八成嘅都無。 近日上網,有兩位國內女歌手,卻唱出不一樣的味道,講多無謂,試試聽。 那位谷薇,就是唱得夠放,橫衝直撞,極有豪邁感;至於汪小敏則唱得較含畜,但由柔轉剛,表現出一層層的張力,這兩位歌手的一些特殊表現,黃家駒也做不到。

Posted in 聽歌記趣 | Leave a comment

聽歌記趣 – 3

第三講 這首近藤真彥的<夕陽之歌>更厲害,在台灣及香港都有翻唱,看了歌詞就像讀詩一樣。 想説「再見」,卻不揮動這雙手 離開這個破舊不堪的城市 如此不斷地憎恨一切 是為什麼呢? 連憧憬夢想也未有結果 人如果因為眷戀而哭泣… 晃動著的城市大樓 在腦海中不斷的蔓延 與那時同樣的天空晚霞 就是那樣胡扯 踩著柏油路…度過春夏秋… 這個城市容納得了誰? 又會將誰驅離呢? 第一次戀愛的妳 訴說著喜歡我這雙眼 每次撲空, 緊握的拳頭 對我而言, 什麼才是重要的寶貝? 晃動著不斷照著我的臉頰 與那時同樣的天空晚霞 差點想跪在地上 只因想得到的愛…春夏秋… 喔!膽小鬼的眼淚 而不讓他流出來 仰望著天空,走吧! 晃動著的城市大樓 在腦海中不斷的蔓延 與那時同樣的天空晚霞 就是那樣胡扯 踩著柏油路…度過春夏秋… 晃動著不斷照著我的臉頰 與那時同樣的天空晚霞 差點想跪在地上 只因想得到的愛… 春夏秋… 在台灣,譯成<風中的承諾>,有李翊君的版本 有蔡幸娟的版本: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聽歌記趣 | Leave a comment

聽歌記趣 – 2

第二講 作曲、填詞、奏樂、演唱,這四個组合在一起,便是一個好的 Music Video,其實在內裡也有很多乾坤,現在的流行音樂及歌唱,除了原創的樂曲外,許多曲譜是取材自外國歌曲的,於是香港便出產了一批「傳譯填詞人」,另外樂曲本身亦特別為某歌唱者的喉底度身改造,將原本的樂曲聲調及 pace作出一些修訂,於是又出了一批「編曲人」。 结果的是一曲多唱,語言不同,年代不同,唱者與樂曲經修訂後,都不同,如日本版1975<讓時光消逝>就是一例。試聽澤田研二的原唱: 時光消逝,30年後他再唱,味道已經很不同: 再聽20年前同一樂譜,黃霑填詞,鍾鎮濤唱的<讓一切隨風>。 再再聽最近的兩位分別在國内及台灣的女歌手的翻唱演譯,真是各有風格,各有擅長,對嗎?

Posted in 聽歌記趣 | Leave a comment

聽歌記趣 – 1

第一講 對於音樂、歌唱我是100% 外行,對於聽音樂、聽歌唱也不是行家,不過呆在家裡的時候,我最多時是在 YouTube 聽音樂、聽歌唱,聽了許多年,將一些好音樂、好歌唱與友人分享,也是樂事。 在此説明,這些我喜歡的,並無最好、最愛,亦無第一、第二,喜歡的我會註明其好處,有瑕玼的也會説明一點,最重要的是奏樂者及歌唱者能表現他或她的個人風格,希望各位也喜歡我這個 approach。 第一個要講的是央吉瑪及呼斯楞,央吉瑪是西藏門巴族人,而呼斯楞是蒙古族人,這首<千年之戀>,他們合作得天衣無缝,再加上合作出色的民族演奏家們,真是天籟。 央吉瑪在這次演唱,蓋過了呼斯楞,被稱之為「女神」,其實單論演唱,呼斯楞較好,第一,呼斯楞是主唱歌手,歌域之廣闊,非比尋常,央吉瑪喉底功夫亦是超一流,但唱歌是唱文字,文字能帶出更深厚的感情及意義,這是不容否定的,央吉瑪發出的喉底音樂,不是喉底歌曲。聽聽以下的<榄榄樹>及<醒來吧>。 另一方面,呼斯楞唱歌時表情十足,而央吉瑪的台風較為呆板也是事實。如果再說央吉瑪是「靓女」,呼斯楞唔夠「睇頭」,也不易爭辯,不過,無論如何,也應該聽一聽,呼斯楞的<鴻雁>。

Posted in 聽歌記趣 | Leave a comment

旅行攝影 – 10

第十話 現代相机有許多功能,有些好用,有些唔好用,決定是否好唔好用,唔係部相机,而係你自己,識用而且用得到,便是好用,唔識用兼亂用,囉嚟攪挾浪費時間又影壞相。 影相要知道 trade-off,有利亦有害,一些相机有multi-point focus,按一下掣 focus又轉動一下,轉下轉下搞到頭都痛,我情願衹要一個聚焦點在中央。有些相机可以在你按下後兩秒才啟動 shutter ,目的是防止按下時手振,不過兩秒後景象已經改變許多。有些相机有 face-detection,幫助你協調對焦,好用,不過 process time 會長一點,red-eye elimination  亦好用,在用閃光燈影人像及貓狗等動物時要時常 on,現代的 digital 相机感光性能好得多,閃光燈很多是為補光而用,應學習儘量不用閃光燈影相。有些相机有 Panorama 功能,影風景相最合用,應多嘗試使用。 買了個靓相机回來,不要束之高閣,要時常用,時常测試她的功能,時常拿在手裡,當她是好朋友、好拍擋、好助手,周圍影,乜都影,影完自我檢討,咁你的攝影功力就會一步步地進步。 旅行攝影,儘量不用及不帶腳架,最重要學習的是不要手振,按下去之前,肯定了綠燈著了,即 auto-exposure 及 auto-focus 的程序已完成,吸一口氣凝著,舒然的按下去,不用緊張,像耍太極,要放鬆自己的懷抱,以享受攝影樂趣的心情來影相,影得多,慣了,就自然不會心急煩燥。 另外就是學習捕捉好景象,多阅讀別人的作品,人家的作品有甚麼好處、長處?人家的作品有甚麼短處、劣處、缺處?去其劣處、修其短處、補其缺處,也就是創作的第一步,聚積了經驗,遇到好景象,手到擒來,就是一張好照片,一張值得保留及有紀念價值的旅行照片。 現代的相机很多時有錄影功能,而且是 Full HD 的,單是攝錄功能的 camcorder 已沒有消費者市場,以前講過我在富士山腳踩單車第三天上最後一段斜波時,Willy 用他的相机錄影了這一段給我,真是畢生難忘。 又在 Central Coast 睇兵仔蟹,妻子錄影了一段喜出望外的片段,都使我感受到甚麼是人間喜悦,現在我的 happy list,新加上一項學習「錄影」了。 最後一項要講,因為校友會新年團拜要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旅行攝影 | Leave a comment

旅行攝影 – 9

第九話 標準鏡者,即是 用viewfinder 望與肉眼所見的大小相仿,20mm 是近攝鏡,會將所見的東西拉遠,效果是在 view finder 内畫面所見的東西更多,但較肉眼所見為小;近攝鏡有低至14mm 的,有時我們稱之為「魚眼鏡」,攝影的範圍大了許多,但有利亦有害,周邊的distortion 較大,不適合影人物,祗適合影風景。 80mm 是遠攝鏡,效果是在畫面所見的東西少,但較肉眼所見為大,效果如同望遠鏡,超遠距離的可達到 500mm,成支大炮一樣,幾萬港纸一支,但市場很大,這種遠攝鏡是喜歡觀鳥或觀察野生動物的必需品,另外專業的新聞記者(包括八卦新聞記者)及體肓記者也很需要它來搵食;現在的一些所謂的「龍友」,唔嫌貴,拿著支大炮通街走,唔係周圍搵雀睇,而係可以利用支大炮,遠距離「打雀咁嘅眼」睇女仔,都唔怕俾人罵「偷窺者」(Peeping Tom),仲可以扮作很專業,成個攝影藝術家咁樣喎。 我也買了一支 70mm 至 300mm 遠攝鏡,是真正為睇雀用的,因為後園種了一些 crab apple 樹,果子成熟期間,有許多不同種類的鸚鵡光臨取吃,於是學人做「觀鳥者」,賣價約港幣2000元,本以為是物超所值,但一分錢一分貨,它的 aperture 最低要求是5.6,即是說要在較光的環境才可以用,另外這種遠攝鏡必需使用腳架及遥控器操作,效果才會理想,這次真可謂一闊三大了。 有許多人用「近攝鏡」影近的東西,用「遠攝鏡」影遠的東西,看起來很似極合logical,但事實非必然,「近攝鏡」很多時用來影風景,「遠攝鏡」很多時用來影花卉等靜物,為的是產生特殊效果,一種特殊的「景深」效果。 影嚮「景深」的主要有三個因素:(1)鏡頭與實物的距離,(2)光圈及(3)鏡頭的 mm 長短;鏡頭與實物的距離越長,景深越短,鏡頭與實物的距離越短,景深越長。鏡頭與實物的距離是有一定限制,必須參考説明書,知到鏡頭與實物的最低距離;光圈 aperture 值越大,景深越長,光圈 aperture 值越小,景深越短;另外,鏡頭的 mm 值越大,景深越短,反之,鏡頭的 mm 值越小,景深越長。 景深越長,所見的,包括焦點所聚,都會清晰;景深越短,所見的,祗有焦點所聚是極清晰,周圍是矇矓,突出主題最為適合

Posted in 旅行攝影 | Leave a comment

旅行攝影 – 8

第八話 現在相机的麻煩處是多野揀,例如 aspect ratio,16:9 是 HD video 標準,3:2 是傳統 35mm 菲林標準,4:3 是傳統 TV 及電腦 screen 的標準,雖然現代很多電腦 screen 是16:9,我的還是 4:3,適當的選擇很重要,否則不对稱,即是拉長壓窄,或上下左右變黑,或是唔見了一段。 如果想放在 LED-TV 看,我建議參考 LED-TV 的 specification,如果 screen resolution 是 1360×768=1M,就選用16:9 及1M 的配著,如果 screen resolution 是 2048×1536=3.1M,就選用16:9及 3.2M 的配著,效果最好,包括 upload 時間最短。 還有whit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旅行攝影 | Leave a comment

旅行攝影 – 7

第七話 相机的質素很重要,我不賣廣告,講邊架机好,問問你身邊的朋友,他們都會有很多好意見,總言之記著,平野未必差,貴野未必好,最重要合心水合用,找一些有真正口碑的,但千萬不要信賣相机的 salesman,因為他們多推薦你買滯銷貨,或對他們利錢較高的產品。 攝影技術最重要的是你認識部机,现在的相机五花八門,功能的種類多到數唔清,無他,日本仔D嘢許多時都是over-design,日本仔很「寸」,以為自己設計的東西就是最好,不遵從顧客的要求,而要求顧客遵從廠方的既定設計,就是這樣,日本仔的工業,現在衹餘汽車及相机,如果日本仔還是執迷不悟,遲早這兩個市場都會失守。 買了相机回來,就如同認識一位新朋友,要儘快認識他的性能,细心的閱讀那本<使用者手册>,不過成百幾頁,D字又細又密麻麻,一時間都幾難消化盡,不過也要做,如果你有朋友有部同樣的机,請教他,可以較省點時間,不過以我的經驗,唔係個個人想教,亦唔係個個人識得教,我寫的這些故事,除澄清一些在旅行攝影上的概念問題,也希望藉此間接引導讀者們怎樣使用相机及影靓相。 識得怎樣使用你的相机,然後才可以影到靓相,唔識怎樣使用那部相机,而影到靓相,未之有也,算是有,也是僥倖。玩相机,還有一樣嘢要學,就是 trade-off,世上無完美,得一不能得二,能 get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基本不存在,我們時刻尋求的,是那個 optimal point。 我説過我們影的旅行照相,5M 就夠,但市面上的相机,動轍是十幾廿M,用 5M 有好處,process time 較10M 的快得多,不單是影得快,而且可以立刻影第二張,兼且upload time 及data transmit time都快得多,如果放在screen 面,通常 fit 哂,不用reduce size。 有人為解決影人象相時眨眼問題說:「我用連環快拍,便實有一張是開眼的。」非也,我不喜歡連環快拍,特別是預設的連環快拍,雖然在digital 的世界,影多兩三張相都晤駛錢,但我覺得是個壞習慣,我情願從不同的角度影多幾張,亦是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一個景與人的相互關係,或是一個人與物的相互關係,這才是真正觀賞「美」的原動力,懂得享受攝影的樂趣,至於影一大堆相,表示自己去過那裡,吃過甚麼「正」嘢,在別人面前演嘢,我有人冇,以此為榮、為樂,這些都是本末倒置,余不為也。

Posted in 旅行攝影 | Leave a comment

旅行攝影 – 6

第六話 現在講的是 Practice 方面,攝影一張相的整個流程是這樣的: 1. 始 2. 觀察→取景 3. 用zoom羅鏡 4. 按下Automatic exposure 5. 按半下Automatic focus 6. 全按下啟動 shutter攝影 7. 紀錄入案 8. 终 一般人影唔到好相最主要原因是相機反應速度太慢,而我們按掣的速度太快,這一個流程由1至8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每每等不著某流程的完成,而急急按掣影相,結果是曝光不足,或對焦不準,曝光不足或許可以用photoshop事後補救,對焦不準便神仙難救了。 有一些人到了一個景點,或者見到一些景物,便拿著個相机,用 view-finder周圍「羅镜」,一看這種行為便知外行,首先在羅镜時要按掣一半,AE及AF程序便啟動,一路行一路按著,focus點亦隨之走換,focus便有問題,對焦就有問題;第二,時常按著那個掣,很費電,且對机件不好。 在 View-finder 羅鏡,應该是攝影時的 fine-tuning步驟,走到一個景點,應該到處觀察,用的是自己寶貴的眼睛,相信的是自己寶貴的眼睛,判斷在那裡影才好,由上向下?由下向上,走左一點?走右一點,走前一步?退後一步?爬高一些?蹲低一些?「取景」完畢,然後「羅鏡」,羅鏡也要一步步來,先取 50mm 標準,再取20mm 廣角,再取 80mm 遠攝,領略一下蘇東坡所説:「橫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張張相效果也不同。 影實物(靜物)如一碟餸又唔同,自己可以身不動而手動,將碟子移左移右,移前移後,甚到將碟內的餸菜整理一下才影亦可以,影相多是由上附下,但角度如何? 35度?45度?75度?90度?也有很多選擇,所以所謂連環快拍對我的意義很不同,不是預先 set 好一按連影幾張相,而是同一景物,由不同的角度影多幾張。 影人像的更多選擇,而且更為復雜,我在這方面沒有多少實戰經驗,不敢在過裡多説了。

Posted in 旅行攝影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