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November 2020

社會學 101 – 57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14 續6 中國現代化中的實效主義(Pragmatism) 寫中國甪人之道,真是寫到收唔到手,因為「人」這個問題在中國歷史極重要,中國的二十六史,其實就是皇帝與群臣的關係史: 皇帝醒、群臣賢,國家興盛,如唐太宗貞觀之治; 皇帝醒、群臣不賢,國家繼續有效操作,如康熙早期受鰲拜所制; 皇帝不醒、群臣賢,國家繼續有效操作,如明萬曆中興,實得張居正輔國; 皇帝不醒、群臣不賢,國破家亡矣,如宋徵宗,明崇禎。 「人」在中國哲學亦十分重要,孔子整個學理都是由君子仁人說起,禪宗佛學講的般若智慧也是圍繞人怎樣明心見性(mind and mood management);西方哲學經文藝復興(1400s →1600s)、啟蒙運動(1700s →1800s)又脫變出另一種哲學思潮,講的是人與制度的關係,其基本假定是人是罪惡的,先由宗教信仰制約,不夠,要加制度加以規範: 好人+好制度=國泰民安; 壞人+好制度=壞人也壞不得幾多; 好人+壞制度=好人變壞人; 壞人+壞制度=國民無昌寧日子了; 故此,西方的核心哲學是政治哲學(Political philosophy),是講怎樣建立好制度。 講西方哲學,我用 Social philosophy 字眼取代政治哲學,因為Social含義更廣,Axiology是講真善美的哲學:ethics講善(goodness),aesthetics講美(beauty),Social philosophy講真(truth),Social philosophy的真是甚麼?還記得社會學是社會科學的核心,重中之重,社會學的三大終極 perspective:階級(class)、聲譽(prestige)、制度(institution),任何一個政黨、政府、政策都是在談論怎樣建立好制度?「好制度」就是既真且善又美的禮法,這題目將會在隨後《十探中國社會學》的第8、9章節中詳論。 不談 institution,最後我卻想再談聲譽(prestige)與人的關係,「英雄偶像」我研究久矣,然而我卻不知道當代電子通訉發達,社交媒體流行,其影嚮力卻一日千里,韋伯(M Weber)始說 Charismatic leadership,都係要真有料兼一點一滴地種出來,中後期當然有multiplying and accelerating effects,但也需要一些時間培植,當代「網红」卻可以以一傳百,百而傳萬,收視率幾何式一日爆缸千萬。 「網红」推銷自己兼推動eCommerce,雙贏,無可厚非,最恐佈的是「網黑」,這種風氣始於台灣,稱為「水師」,收水造事,精於污水漫灌,毫無道德可言,有台灣政府官員因而自殺,電子通訉超越國境,撐言論自由招牌,管控執法無從,而吃瓜子群眾旁觀叫好,推波助瀾,開心過看show或睇波……  舊年同樣手法進侵香港,專門黑警…… 時移今日,污水倒灌,在網上看的「網黑」,又大量地倒向另一方。 以前常聽人說:「政治污糟邋遢。」現在信了。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56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 13 續6 中國現代化中的實效主義(Pragmatism) 社會學第三定律:任何社會改變都是利益的轉替,有人得、有人失。美國全方位打壓中國,是因為中國崛起,中國崛起不單止改變了中國自己,而且會改變許多第三世界的社會,歐美說:「破壞既有的平衡與秩序。」實質是歐美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將會被分薄甚至停止,此話怎說? 歐美自500年前工業革命後,開始進行全球資源掠奪,他們美名為「大航海時代」,船堅炮利,由地中海搶到大西洋、再搶到太平洋…… 最後分贓不和,大打出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分別出局,英國因為島國地處歐西,隔著海看著歐陸諸國大戰,雖參戰唯本土並無戰禍,坐享漁人之利,國運至第一次世界大戰達頂峰,享受了200年日不落之不列颠強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輪到美國坐享漁人之利,成世界第一強國。 一戰前環球國勢是 Imperial-Colonialism,二戰後西歐各國推行共和政府,各殖民地亦紛紛獨立,歐美各國在其前殖民地方扶持pro歐美政權者,打壓反歐美政權者,此為 post-Colonialism,特別是一些有資源的前殖民地方,歐美資金的探油採礦公司都有很大利益,特別在非洲及拉丁美洲地方,歐美講民主自由,「民主」就是投票,很早便「落種」支持那些pro歐美者,助養成政黨領袖,「自由」就是私企及市場經濟,當然不能歧視外資企業,外資企業與政府有合約,探油採礦的收益一部份交予政府,政府 corrupt,民反國亂,一番擾攘後,第二號種子政黨上位,國内千瘡百孔,算原本不 corrupt的,要錢重建,求錢於外資外企,另外又要派錢買票,更倚重外資外企,更重要的是喪失權力後會被清算,庫房裡借來的錢、地下裡的資源皆 other people’s money,為何不用?於是祇見眼前,形成一種官(外)商勾結的惡性 corruptive循環,政府雖然頻頻替換,但不影嚮外資外企收益,這叫 Neo-Colonialism,這也解釋了許多資源豐富的前殖民地方,民生經濟永遠停滯不前。 這裡又講講「落種」,以前的「明星偶象」,例如許冠傑、張國榮、周星馳、劉德華都是自然地產生出來,所謂「自然」,是因為他們獨有的聰明、才智、美貌及技能,再加上時代的機遇,而大紅大紫;現在的「明星偶象」是人造的,背後有個大財團,想大紅大紫先簽「生死約」(即終生約),之後有人替你成身執過(整容),想做歌星?有專人編曲填詞就哂你的聲底,錄歌一句句錄包無走音,開演唱會大把和音替你唱好,拍電影更易,後期制作令你自己都唔相信自己會咁靚咁叻,大財團同你组織影迷歌迷會、俱樂部,得閑重爆些花邊新聞使你在娛樂圈人氣十足。 這種人造「明星偶象」擴展到政治界,手法比較隱閉但更加精巧,做得最成功、最頂級的首推美國總統列根,對他這個「戲子佬」而言,做戲同做總統一樣,人生本是一場戲嘛!他先搞「星球大戰」計劃虛恍一招,蘇聯信以為真傾全國之力追趕,民生經濟凋冷,他再說服戈爾巴喬夫共產主義不行,戈爾巴喬夫信了,於是解散蘇聯,葉利欽上台後欲抱歐洲共舞,啋你都傻,俄國人方才知上了大當。 Donald Trump(「侵侵」)上台,其實是背後大佬想搞搞新意思,上次列根咁成功,何妨再試一次,本少利大,實美國的國策、立國之本;若論上鏡做戲,侵侵不差,而且他不需劇本對白,可以洋洋自言自語半天而不使人發悶,再者他是 salesman本行,曾出書教人 negotiate…… 背後大佬寄予厚望。 侵侵對應中國這個頭號敵人,暫時一筒都無,皆因中國有數千年深厚的文化歷史,知道怎樣招呼「口水多過茶」之「名」家,經過1989動盪,對於西方salesman賣的economic package,知道分分鐘落了毒,故深有戒心,總言之就是「你賣你的,我買我的」,袋中有糧,心就不慌。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55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12 續6 中國現代化中的實效主義(Pragmatism) 「個人實質利益(interest)永遠凌駕於那些虛無飄渺的普世價值(value)」,這是我在中大大一時學到的社會學第一定律(這是自作的);人不可以貌相,更何況是人内心深處的想法! 實效主義除1:「不理黑貓或白貓,捉到老鼠是好貓」外,2:捉到老鼠有魚吃,捉的鼠越多越大,獎的魚越多越大,將個人實質利益與其 performance 或 contributions掛勾,這就是現代的用人之術,美其名為人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這一招歐美企業極為善用,例如企業的 Director’s fee及 CEO’s compensation都與企業的股價掛勾,企業的股價越上昇,Directors and CEO的回報就越和味。 社會學第二定律:任何社會個體都像一個有機物(living organism),隨其生存生態變異,其生命目的(life goal)是可以轉變的,例如為生存而生存,means become end,忘卻初生使命,這叫「目標漂移」(goal deviation);企業的股價越上昇,Directors and CEO的收成就越和味,Directors and CEO於是一味谷股價,share buyback、inventory 傾鎖、做數…… 總言之年尾評審時看起來是賺大利潤,再加做勢股價有大潛能上昇…… 至於這些做法在下年度會怎樣?對將來長遠計劃有甚麼壞影嚮?不關我事了。 我說管理一個國家如同管理一個企業,此話有差?有!一個企業經營失敗,平常事矣,基本上每天都有企業 de-registration,每天亦有新企業 incorporate,一個國家不同,一個國家經營失敗,就會四分五裂,外敵就會借機入侵,許多人不單破產,國破了,家也亡。 近期螞蟻金服上市受阻就是一個好例子,馬云由電商市場轉戰電子金融平台,無可厚非,但他的角色改変了,他成為外國「代言人」,要求解放中國金融市場,他演說挑戰規範金融市場的政府機構,為甚麼中國政府在這方面反擊得咁厲害? 中美在許多層面競爭,已到白熱化階段,用我的經濟發展model:1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2 Science an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54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11 續6 中國現代化中的實效主義(Pragmatism) 在《中國文仕.39》我說過在我在ATO工作時的經歷,比較了中國人及印度人在「外國」大企業工作的競爭力,我的命題(proposition)是:「中國人是 heterogeneous,印度人是 homogeneous,故印度人比較優勝」;我們常笑印度的種姓制度,但出得國的印度人,都是其本國內最優秀者,是人口中的百萬份之幾,雖然他們說英語有口音,但英語差不多是他們的共通母語,聽英語能力方面,高過中國人幾倍…… 中國人是 heterogeneous?yes, ATO 同仕中,除講廣東話的香港人,講普通話的國内人,還有許多華裔的越南人、馬來西亞人…… 中國人來自不同年代,來自不同地域,經過-兩代後,全祗說英語了,且都不認同同宗於中華民族。 在1911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皇朝,然而中國卻走入軍閥割據時代,國民政府幾次北伐都失敗,後來更有陳炯明叛變,孫中山悲痛之餘,罵國人如同一盤散沙,寫了《孫文學說》:重建中國,必須重構中華民族人民的心理建設。 根據我人生的經歷,覺得能成就大事業者,除個人聰明才智外,在「人際」方面:1上有明師明主(Mentor and Leader),2 左有同盟 ( Strategic alliance),3右拒小人,4下有得力 (Supporters) 等至為重要,成敗得失都很講個人不能控制的際遇,然而、中國人一般都喜歡單打獨鬬,卻是事實。 回說「實效主義」,當今世界如同春秋戰國,五霸七雄,九流十家之興起,其實中國早就經歷過,而且有許多文獻留存下來,歷代皆有討論;中國哲學思潮主要由:儒、釋、道、法、墨等五家組成,農、兵、名、縱橫皆為 applied 法家,其中縱橫家是政治戰略家,苏秦合縱,张仪連橫,「朝秦暮楚」典故已是膾炙人口。 名家又稱為「詭辯家」,「白馬非馬」為其絕招;孔子說:「刚、毅、木、讷,近仁。」意謂一個君子的四項條件:剛者→意志堅定,毅者→持久力行,木者→生活簡樸,訥者→言語謹慎,絕不濫炒;到漢代,見到那些縱橫家、名家禍國殃民,且連自己都不得好死(如蘇秦兵敗缺糧要殺妾餉三軍、李斯與子被腰斬於市),從此罷黜百家而獨尊儒,其實主要罷黜者為名家,即是趕絕那些「口水佬」→靠把口搵食之人。 近代西方工業革命後打壓東方,由船堅炮利的優越性,轉為哲學思潮的取代性,西方認定其文化之源為古希臘三聖: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既喜「思」,更喜「辯」,有空就去街市與人討論、甚到爭論,他認為真理必須經過思辯燒煉,方可成果,柏拉圖將其師蘇格拉底言行輯成《Dialogue 》一書,在西方的地位,如同中國的《論語》。 「思辯」在西方社會成為傳統,其影嚮隨英語的國際化,伸展到每處流行英語的地方(包括印度);在西方社會有個特別職業叫做「代理人」(agent),你躱在背後出錢及收錢就得,其他事由代理人出面搞掂,當然會收一點 consultancy fees,至於出埋把聲的叫「代言人」(Spokesman),這種傳統在西方社會很吃得開,由商業活動申展到政治活動,在澳洲有些議員、部長、總理,問他們卸下公職後干甚麼,多說是做lobbyist 賺 consultancy fees,或在大工商企業做 directors 等,其實都是官商勾結,賄賂合法化。 「红與專」的大辯論,其實都是開玩笑,終日愛說愛乜愛物的話不可信,看看汪精衛及張國燾的傳記就知道,先是轟轟烈烈的誓言,結果是反乜反物的結果,同樣地、今天說反乜反物,明天又不知會變成那個樣?歸根究底,是利益與價值的衝突,對許多人而言,個人實質利益永遠高過那些虛無飄渺的普世價值。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53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10 6 中國現代化中的實效主義(Pragmatism) 所謂「實效主羲」,主要是講用人之道;建國之初,政治上的意識型態迷信馬列主義,崇信社會改革就是要消滅階級敵人:地主、商賈、買辦、前代官僚、學者…… 一一被掃除;階級鬦爭越玩越烈,連農民都細分貧、下、中、富幾等級別,對待不同,用人方面,一段時間大講「又紅又專」,「寧紅莫專」…… 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將知識分子列為「臭老九」、「黑五類」,結果幾十年多番批鬦,三才(智才、人材、資財)凋凌空乏,民不潦生。 1977鄧小平重新上台,第一樣做的是重啟高考,為甚麼這麼重要?這是一個 value-added flow-chat,開始由 1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 Production and Services → 4 International trade → 5 Global finance → 6 Resources and reserves,這是一個大題目,遲些詳說。 鄧小平的金句是:不理黑貓或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用現代管理行政學來說,就是:意識型態不是一切,極端的意識型態更要不得,用人做事必須講求效果效率(effective and efficient),當然前題是絕不貪污腐敗(non-corruptive) 《醜陋的中國人》這題目我研究久了,主要的是從歷史角度分析中國人的國家觀念及民族感情,可悲的是我研究結果:大部份中國人既無國家觀念,亦無民族感情,為甚麼?《诗经·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雖然原文主意有異,但一般平民的觀念是土地是王者所有,人為王者所用,平民生下來就是為王者繳稅徭役,極為不爽,故「苛政猛於虎也」,「國家」是王者控制及掾削人民的工具,那會有好感,自秦統一中華大地後的歷代帝王社會,情況變得更為壞,因國大而交通不發達,山高皇帝遠,地方官吏勾结土豪地霸行諸加辣「王法」,一般平民既恐又憎「國家」而不敢言,在歷代二千多年歷史中,帝王將相官宦更替,佔人口99%的平民都是黎民、蟻民,從未從「國家」得到一點點具體好處,怎樣會對「國家」有濃厚的觀念?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52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9 5 中國現代化中的現實主義(Realism):穩定與發展(Stability and growth ) 以下是講中國現代化的五次契機及困遇;中國現代化第一次可能性在清乾隆時代,可惜他太procrastinating,沒有危機感,祇懂進口鐘表玩器,而鄰地日本,君民同心,進行「明治維新」。 中國第二次現代化是「洋務運動」,1840鴉片戰爭後,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推行「中體西用」策略,但國内有太平天國之亂、甲午戰爭戰敗、義和團及八國聯軍入侵,割地賠款,「洋務運動」結果完全失敗。 中國第三次現代化是1911推翻滿清政府之後,可惜隨之而來的是38年軍閥割據、日本侵華、國共内戰。 中國第四次現代化是1949新中國成立,可惜隨後三年韓戰,後蘇聯援助中國工業化,引進一百多項計劃,但1960中蘇交惡,蘇援全撤,之後又越戰(1955→1975),歐美封鎖中國,國内又有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民生方面的現代化完全停頓,甚至倒退。 中國第五次現代化是始於1978「改革.開放」,我綜合這次現代化的特色為「三實主義」:即目標為現實主義(Realism),用人為實效主義(Pragmatism),做事為實踐主義(Practicism)。 現實主義是了解Where you are? 及 Where is your destination? ,了解後便要製訂行程表,一定要有地圖(知通自己要走的那條路)及指南針(有方向感,不走錯路),可以問路但也不能盡信路人甲啊! 經營一個國家就如同經營一間公司,公司講追求利潤,越多越快越好(profitability),但前題是資金週轉流暢(liquidity),資金週轉不靈會導至公司倒閉,所以一間健全的公司,既要profitability,更要liquidity。 中國第五次現代化走了四十多年,其歷程並非一帆風順,1989社會失控,除貪污腐敗,物價及民生的不確定性,才是社會動盪的主因,社會改革不能死衝爛撞,心急求快,輕則跌倒,重則墮下山溝;社會改革要像行山一樣,如友人Monica 說:行得久才行得遠,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手上拿著地圖,知道自己在那裡和目的地,手上拿著指南針,知道向那裡走,雖然不知天氣變化如何?路面情況會怎樣?祇要有信心、按著自己的能力與節奏,持之以恆,一定可以去到終點。 我說過成功的企業有三大要素,經營一個國家,也是一樣:Strategic leadership,1989之後領導層能自信地韜光養晦,「穩定壓倒一切」,繼續走中國人的路;Business model,「計劃經濟」及「市場經濟」兩條腿走路,互相砥礪,互補不足;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markets,互聯網興起及國内消費市場的規模化,中國由被動變主動,由模仿變創新,由跟隨者變領跑者…… 一切都由於肯、亦敢於面對現實開始。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51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 8 續4 大數據及大景觀(Big data and great picture: data validity,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貨幣數字化」概念並不新,香港的「萬事通」咭流行已久就是一例,祇不過「萬事通」咭沒有個人標記,近期的「萬事通」咭可加入個人資料,link 埋個bank account;「人民幣數字化」有何特别?yes and no?我說 no是因為其質是「人民幣萬事通」,我說 yes是因為「人民幣數字化」在中國的體制下可以做得很澈底,而效果極宏大深遠。 「貨幣數字化」最大特色是no more cash transactions,人認錢、錢認人,所有錢的交易都可以 traceable,錢出錢入錢存都可以一目了然,data integrity and data accuracy都無懈可擊,即時實線(real time on-line),以下是「人民幣數字化」的十大效應: 打貪污:印度莫迪「廢鈔令」勞民傷財,效果不佳,且不持遠(long lasting),「人民幣數字化」等同「人民幣無鈔令」,不勞民傷財,效果立竿見影,持遠恆久; 打漏稅:「人民幣數字化」消滅 cash economy,亦消滅了因cash economy而引起的逃稅行為; 打走私:香港早期經濟繁榮,有段時間是靠走私賺取超額利潤,走私的物品包括外國貨幣,因為中國有外匯管制及高級消費品關稅,走私者將這些東西偷運入國內,換取人民幣後又走私回香港,在香港將人民幣「合法地」換回港幣及外幣,這種循環養肥了許多人,這種特殊經濟活動會隨「人民幣數字化」、「人民幣國際化」、關稅消除化(如中國加入RCEP)等而消失; 促進醫療改革(多元化選擇下的收費服務):國家提供基本廉價的醫療服務,個人可以自費或投保Hospital Insurance Scheme取得較優質的私營醫療服務,投保形式多樣化,像似一個superfun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50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7 續4 大數據及大景觀(Big data and big picture: data validity,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計劃經濟」的失敗,是缺乏可靠可信的供求資訉,有了可靠可信的供求資訉,是否就會成功?這點也不好說,因為有了可靠可信的供求資訉,還有一個時差(Time gap),即是說,當得到供求資訉,從而生產,將產品交到消費者手裡,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特別是在主要糧食供求問題上,饑餓是不可以等待的。 「市場經濟」亦未必解決到問題,聽過 business cycles的 up and down 嗎?美國推崇市場經濟,主要是地大物博,糧食供應完全可自供並出口,完全沒有饑荒的問題,倘若進口糧食的國家發生饑荒,糧食變更賣錢是他們追求利潤的目的。 我們讀物理,主要是讀:聲、光、熱、力、電、磁;人類的科技發展始於最近的500年,人類的文明由人力與獸力為主的農耕畜牧社會,改變為工業化主導的城市文化,工業化1是「熱、力能」的變革,首發於歐洲,蒸氣機及內燃機使歐洲人船堅炮利,進行全球掠奪,工業化2是「電、磁能」的變革,首發於美國,電燈與電動機,改善了人類的起居生活,工業化3是「聲、光能」的變革,亦首發於美國,3a是電話電視,3b是數字化電腦,3c是互聯網傳媒,3d是5G人工智能,來到5G人工智能,中國崛起,美國的一哥地位受挑戰,於是以中國成為第一號敵人。 當代是3c互聯網傳媒起了另一個波瀾,就是大數據,人類生活的九件事:衣、食、住、行、醫、教、玩、樂、遊,所有活動資訉都是由互聯網通訉紀錄下來成為大數據,這些大數據就是可靠可信的供求資訉,使政策的計劃者實時掌握準確訉息,作出正確的決定,大數據支撐著整個「計劃經濟」架構,不容忽視。 一個國家的經濟問題主要有三: What to produce? (這是 supply-side strategic political-economy問題) How to produce? (這是技術性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問題) How to distribute?(這是 demand-side strategic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49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6 續4 大數據及大景觀(Big data and big picture: data validity,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看了上文都了解到社會研究很複雜,反樸歸真,我的 solo China都是以觀察為主,但、也很增長了自己對中國及中國人的認識。 社會科學研究有一段時間走數量化,特别是經濟學,到現代、數學不好的很難在經濟學發展;有一個人也提一提:張五常,他的出山之作是《佃農理論》,佃農者、租地耕田為生的人也,傳統及古典的農業經濟理論認為佃農這種經濟模式是沒有效率的,因為土地非己有,佃農不會投資改善基建,例如灌水系統,促進生產,張五常提出異議認為佃農長遠來說是有效率的,他以台湾的佃農的生產數據為論証,後來更有人用一些數學模式,証明張五常的論說是正確的,張五常從此在美國學術界出名,因為他番新了舊知識、改正了錯觀念。 甚麼是知識?未有人知而自己能發明或發現的是第一手級別的新知識,當然是最有價值的了,然而推翻或番新舊的權威性知識也極為重要,就像愛恩斯坦的相對論,番新了牛頓的力學及萬有引力論一樣,這就是知識,有價值的知識;社會科學在此更為重要,因為 Social realities can be constructed,偽科學、偽知識充斥著社會科學,所以作為一個業餘的社會學研究生,第一要看得廣,即Comprehensive,第二要看得深,即 critical,這樣地做學術調研,才可以尋求真知,最低限度不易被蒙騙。 既要廣、又要深,不易為喔!現代科技進步,帶來了一個大機遇:從大數據、到大景觀、到大控導,此話怎說?二次大戰之後,世界分為兩大陣型,一為歐美以私有產權制、自由價格市場為主導,稱之為「資本主義」;一為蘇聯以國有產權制、國家指導生產及分配,稱之為「共產主義」;兩大陣型除在意識型態分道外,還有在經濟資源、社會整合、地緣政治方面的競爭,最終1991蘇聯解體,蘇聯的共產主義以失敗告终。 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主因是國家指導生產及分配失誤,為甚麼?有效的國家指導生產及分配條件是:供求資訉(Demand and supply information),當年蘇聯就是缺乏可靠可信(valid and reliable)的供求資訉,結果亂生產,一些產不足、一些產過剩,資源浪費,民窮而後人心思變。 蘇聯以工人運動起家,中國不同,以農民運動起家,建國初期,以俄為師,走的也是國家指導生產及分配的路線,稱之為「計劃經濟」,及後全國工業生產搞「大躍進」,農業農村搞「人民公社」,同樣地因為缺乏可靠可信的供求資訉,結果亂生產,許多資源不單浪費且環境大受破壞,再加上1960中蘇交惡要償還俄債、三年天然災害(1959→1961)使糧食短缺、歐美在越戰(1955→1975)時經濟封鎖中國、國内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中國人繼曰本侵華、國共內戰後,又再經歷痛苦的二十多年。 1978中國人重新上路,「改革開放」是用雙軌制:中央政府仍主導國家基本民生及國防建設,但其他方面的生活生產,則尊重自由市場的價格浮動,使資源更有效能(effective)及有效率(efficient)地使用。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48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5 4 大數據及大景觀(Big data and big picture: data validity,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以前說過社會研究第一及最大的問題是樣本的代表性(Sample representativeness),從統計學數學而言,如有 Population的總體資料,抽取千份之一甚至萬份之一的樣本便可以有代表性,問題是我們缺少Population的總體資料,Census都是抽樣調查而非全民調查,我看過的許多社會研究報告,講自己的樣本代表性達99.5% Level of confidence,騙人而矣。 社會研究第二個問題是因子間的關係性,社會科學多因多果,果亦成因,因亦成果,經濟學時常假設其他因子不變,然後量度兩個因子的關係分析(Bivariate analysis),在其他社會科學,這種假設不易被接受;近代統計學搞出多因子的關係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大談 correlation significance及 factor loading,其研究成果的真確性,很受質疑,不過那些統計數式,卻很能嚇人。 自然科學的發展由於因子都可以用全數字式去統一量度,例如SI unit中的七大單元,社會科學不同,因子都在較低及不同的層次下量度,例如有些社會科學因子特色1是 = 及不=,高一層的2是>、=、<,再高一層的3是因子可以加及減,最高的一層可以乘及除,最高的一層4就是自然科學的全數字式去統一量度,當然最為精準。 社會科學的因子特色特別且不統一,例如意見調查中我們可以分為同意、不同意,屬 Level 1,如變成絕對同意、強烈同意、稍為同意、中立、稍為不同意、強烈不同意、絕對不同意,屬 Level 2,而Level 3可以加減,多用於心理學性格測向方面,例如是 16 Personality trait,Level 4在社會科學應用很多,然而社會科學研究對像的是人,最重要的是人的感覺及意見,感覺及意見不是實質的 universal可數量化(measurable/ quantitative)的單元,你的感覺與我的感覺算是大家都說「好」的情形下,但内涵及程度可以完全不一樣,就是因為内涵及程度不一樣,將來影嚮到我與你的行為也都不一樣,許久之前一些經濟學家搞過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