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15

心理之知 – 10

(10)Community Psychology 社區心理學其實就是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目的是透過社區組織及其活動,促進社區内的人的精神健康 (mental health)。 都市化使人類社會的組織產生很大的變化,大家族式的聚居形式已不復存在,親戚 (kinship) 這種因血源而聚合的關係越來越鬆散,現代家庭最多的是 nuclear family,即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對於一些人,他們的社會空間就是父母,結了婚的就是丈夫或妻子,有了孩子的就是他們的子女,如果有宗教信仰的,特別是西方社會,也就是家庭與教會。 朋友又怎樣?朋友的來源主要是鄰居、同學、同仕及由他們引申而認識的朋友,移民之後,山長水遠,朋友的結構又改變,在澳洲,與鄰居的關係很淡薄,大家一家一主,很少往來,我也在澳洲上大學,以悉尼為例,大都是走讀生,我更上完堂後便速速回家做飯,在大學有同學但有 sustained 友誼的,極少;有幸在稅局當 graduate trainee 一年,才有一些同學兼同仕,有幾位更同是香港移民,工作間亦新認識一些同仕,但由於母語及文化上的不同,那種友誼都祇限於返工時間,放工之後便如同陌路人,街上見到最多打聲招呼。 雖然在移民後很難找到新朋友,但在悉尼參加了校友會、太極會及 Rostrum,社會空間又擴闊了許多,特別是太極會,有許多亦是校友會會員,每週六都見面,一齊學耍太極,耍完太極一齊午餐吹水,既有益於Physical health, 又有益於 Mental health。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Maslow 說人有5個層面的需要:Survival,Safety, Socially acceptable, Status 及 Self-actualisation,Socially acceptable 是人類核心的需要,如何擴大及充實我們的社會空間?這是我們移民一代第一件要思維要做的事,第二件事就是我們怎樣透過這個社會空間修練我們的 ego(自我),我講過 ego 就是要擺平 id 及 superego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9

(9)Counselling and Guidance – part II 諺云:「病未到而防之,病剛至而卻之,病已至而醫之。」這故事主要講的是「病剛至而卻之。」而下一篇將會講「病未到而防之。」至於「病已至而醫之。」我沒有資格講了。 我曾經講過:「有知識才可以有智慧,有智慧才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煩惱自然消失。」那麼、甚麼是智慧呢?基督教講的「智慧」,佛教講的「般若」,老子講的「道德」,我覺得是同一樣東西,智慧可分為「智」及「慧」兩部,智者,知日為智,即是甚麼知識都有,知道What to do; and how to do。慧者,掃心為慧,即是清淨慾念,知道What Not to do; and how Not to do。 再用一個比喻於 counselling ,智者就是:別人將一綑絨線搞亂了,你幫他一齊將絨線卷番好;慧者就是:別人電腦的 harddisk不受控的自轉,你幫他將那個harddisk修好回受控制狀態。Depression 其實就像一綑絨線搞亂及harddisk不受控的自轉,我特別多講How Not to do,因為這是我們經常忽略及犯錯的地方;如果家人或好友開始有情緒問題,我們應該採取以下態度: 缓優於急、情緒問題並非普通疾病,許多時是多因之果,不像有病菌就吃抗生素就掂,情緒問題要用時間去解決,例如女性有兩個反叛期,青春期不喜歡聽父母的話,更年期不喜歡聽丈夫的話,這些都是體内荷爾蒙的影嚮,有些人反應會強烈一些,我們知道這些生理影嚮心理的情況,做父母或丈夫的便忍讓一點,過了那個期,可能要一兩年時間,那些反叛情緒自然又平伏下來。 少勝於多、以前上過一些 micro-psychology的校外課程,其實是講 communication skills,親人或好友有情緒問題,你好似專家咁叫佢要點要點,雞啄唔斷的教導口吻,除增加他或她的心理壓力外,亦使親人或好友增加對你的討厭感,於事無助,其實很多情緒問題是他或她處於兩難之中,講講下對方會說:「鬼唔知乜!」自己塗然無引;micro-psychology 強調的是聽多講少,一路聽一路觀察對方的 non-verbal expression,我們絕不應該爭野講,更絕不應反駁,做親人或好友第一樣是做一個好的聆聽者,我們要用 verbal an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8

(8)Counselling and Guidance – part I Counselling 與 Guidance 不同,Guidance 主要是資料提供,而 Counselling 更要顧及 Clients 的心理反應或情緒情況。在澳洲很多人都自稱 counsellors,並無法例管制,但如果是心理學範疇内的 counselling services,都有嚴格的法例管制。我衹是副修心理學,修過張妙清教的一科Counselling and Guidance 而矣,當然唔敢認自己識幾多,但這科對我裨益最大。 首先我先談談一個專業 psychologist 的 8項professionalism 要求: (1)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如果真係想幫人,第一樣要問自己夠唔夠料,絕不應拿別人做試驗品,不是街邊賣藥:「醫你唔好都食你唔死架!」這一套絕不可以應用。看看以下美國及澳洲 psychologist的專業要求: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stralian_Psychological_Societ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Psychological_Association (2) Diligence and care: 自己問問有沒有充足的時間與能耐,counselling 並非特效藥,吃一兩劑使會好,而是要較長時間的療程,以病者的最终利益為依歸(Client-centre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7

(7) Psychoanalysis and Behaviourism 當代心理學有兩大流派:一個叫Psychoanalysis,另一個叫 Behaviourism。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就是 Psychoanalysis的開山祖師,Psychoanalysis 有許多抽象觀念不易理解,讓我試說吧。 首先想像自己是隻身處非洲的雄獅,生命的第一律是個體的生存,要有食物,生命的第二律是種族的延續,要有雌獅交配生仔,生命的意義就等同要有食物及雌獅的心態,佛洛依德稱之為 Sex drive,食物及雌獅有限,雄獅間便有爭逐打鬬搶地盤,strongest survive,作為一隻雄獅,未必次次打贏,每次打鬬都有threats of being killed,打贏了,雄獅還是要 search and kill,以防後患,打輸了唔死得,雄獅還是要 detect and escape,那種threats of being killed 就是 fear of death,這種不要死的心態,佛洛依德稱之為 Death drive。 那種「要」的 Sex drive 與「不要」的 Death drive 在動物社會遺存發展成常態行為,成為 instinct,佛洛依德稱之為id;在人類文明的社會,我們講法律,我們講禮義,佛洛依德稱這些現代的行為規範為 superego,i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6

(6) Depression  II 生活迫人,工作迫人,人在壓力下内分泌會使血管收縮,心跳增快,使得整個人在 fully alert 的情況,但、如果長時間在高壓力下,血管漸次會失去彈性,情形就如一條橡根般,拉得太長太久,算是壓力消失,不能還回原狀,我吃的降血壓藥,作用是使血管放鬆的。 高壓力之下的另一反應是失眠,人的腦子有一種自然反應:是思維著怎樣可以解決問題,但有些問題是沒法一下子可以解決的,例如我先前說過在税局遇到 JH的情況,我可以辭職,但家有妻女,不能沒有這份工,事實上那些所謂壓力,除了工作量的多寡外,最大的壓力來自兩難的選擇,在這些情形下,那個腦子不自覺地繼續操作,不肯休息,希望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我們便睡不著。 我有個電腦,那個 Harddisk本來操作正常,不知怎樣,那個Harddisk失控,不斷旋轉,内裡如 A→B→C→D→A 循環式指令,變成過度操作,最後壞掉,人的腦子也一樣,24小時不停操作,就會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 記得我初移民澳洲時,寄出一百封求職信也找不到工作,當時對移民真是有點懊悔,時常思前想後,呆呆的想,甚到別人對我說話也好像聽不到(事實上我沉思得太深,甚麼聲音都聽不到),妻子見了我這種情況,對我説:「你也要顧著這個家啊!」她的話驚醒了我,我對自己説:「我不能這樣,不能倒下!倒下就是大敗。」 我告誡自己不要再胡思亂想,除正常睡覺時間外,盡量不要躺在床上或懶床,盡量將自己的時間 occupy,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例如我再上大學讀會計,將精神用於書本上,另外我在住處附近跑步,有空還做 garden,多出汗,多淋浴 ….. 過了好一些日子,我的精神狀態才回復過來。 Depression 好像一種病菌,但更像一個不易看到的深淵陷阱,能力高的,可以直接的縱身跳過去,能力低一些的,拉著附近扶手小心的跨過去,不小心的,摔了一交或跣了下去,也抓著淵邊的草頭,爬上回來再行,算是過了這關,最危險的是完全沒有警惕性,前面有深淵陷阱也不知,再壞者、掉了下去,也不知自己已經掉了下去。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5

(5)Depression I 不肯做「空無大師」而選擇落入這個娑婆世界,我們便要接受許多emotional的挑戰:考試肥佬、女友分手、給老板窒、俾老婆罵 …..OK,吃得鹹魚扺得渴,一時而矣,要挨得起,甚至要多謝那些挑戰,正如許多勵志的書所寫的一樣。 每個人都有他或她的 Limits and Limitations,未必每個人都挨得起那些衝擊波,算是挨得起那些衝擊波一次,兩次,三次,第四次也可能會倒下來。 以前讀心理學時,看過一些研究報告說怎樣搞到隻老鼠仔黏缐,首先是訓練那隻老鼠仔按红制便有野食(Reward),按白制便被電一下(Punishment),condition咗佢一段時間後,改變遊戲規則,按紅制會被電,按白制有得食,隔一段時間又改變了遊戲規則,Reward的加倍食料,Punishment又加倍電量,在這種無所適從(unstructured)的環境下,按红制又俾人電,按白制又俾人電,做極都唔啱,而且放的電越來越犀利,隻老鼠仔很快變得呆呆頓頓,退縮一角,很肚餓也不敢按制取吃,這就是 Depression ,心理學稱之為abnormal behaviour。 這雖然是實驗室製造出來的 Depression 行為,但在現實生活中,亦很多時會遇到,大約九年前,我在稅局做Project researcher,頂頭有個 Technical Leader(下稱JH),他是原籍英國而有法律學位背景的,顧名思義,他是我的 Project advisor,這位JH在税局名聲不大好,我們所做的 reports,他許多時都嫌三嫌四,我們捧著那些 source documents 同個 report,行出行入請示許多次才批準,那次我做個 report,出入超過十次都唔收貨,而且那份report他衹讀開部,一有問題便要我重寫,其他的唔睇,開頭是技術性的,有些是無關痛癢的issues,幾十年前的舊案例,法例最初原意的 Explanatory Memorandum,我都費很大的努力找回來補充,技術性問題完了,他又説我的英文不好,要重寫,重寫完又重寫,我對他說:「我寫唔到你的英文,但我的英文在普通公文溝通上是可以的。」那時我真象那隻老鼠仔,無所適從,不做他不會歡喜,做了他不會滿意,更嚴重的是 deadline 又到,向 Team Leader 講明情況,不再理會JH,自行準備 presentation。 在presentation那天,JH爭著先講野,我都唔明白,他竟然建議 escalate to Audit,到我做presentation 時,我的建議是 NFA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4

(4) Motivation and emotion – part II 第一個理論去解讀 motivation 及emotion 的叫 Expected and Actual Discrepancy,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痛苦越多。」現實與理想相差越大,人就會越不開心,反之、現實與理想相差越小,人就會開心。 第二個是佛學理論:八苦;所謂「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生老病死」仍人生必經的歷程,苦當然是苦,但人可做的很少,不談了;求不的苦,即是Expected and Actual Discrepancy;五陰盛苦,是講人受到五蘊(色、聲、味、臭、觸)的引誘,使慾望提昇所產生的苦,講的是那個 drives,與佛諾伊德所說的sex drive, death drive 差不多,在理論上是「苦」的最初源頭,與哲學較近,我亦不談了。 「愛別離苦」及「怨憎會苦」又不同,試以以下 2×2 =4的圖表表示: 簡單來說,我們希望有、希望遇到的東西,有了或遇到了,我們便開心;同樣、我們不希望有、不希望遇到的東西,沒有或不遇到,我們便開心;反之、我們希望有、希望遇到的東西,沒有或遇不到,我們便不開心;同樣、我們不希望有、不希望遇到的東西,有或遇到,我們便不開心。這個理論增加一個 「否定式」的dimension 給我們去理解motivation 及emotion。 第三個理論叫 Capability–Requirement Gap,意思是說,如果你的能力高,而你要處理的工作困難度低,你便會很舒服,反之、如果你的能力低,而你要處理的工作困難度高,你就會覺得辛苦;其實這個理論與Expected and Actual Discrepancy 同出一轍,但這個理論亦增加一個「人能」的 dimension 給我們去理解motivati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3

(3) Motivation and emotion – part I 激情(motivation)與情绪(emotion),兩個都是「情」(feeling?),但「情」是何物?机器、例如電腦是沒有情感的,電腦衹懂得運算(thinking),我們的腦既懂得運算,亦富有感情,人的生命由此變得多采多姿,但亦由此煩惱叢生。 心理學講「激情」,勵志的故事多了,教育心理學家的工作是:如何激勵學生有效地向學業及人格方面發展?工業心理學家的工作是:如何激勵員工熱誠的向公司奉獻他們的才華及努力,「激情」的一般的解讀是 positive的。 心理學更講「情绪」,也就是這組故事的主題,從「情感問題」、到「情緒問題」、到「心理問題」、到「精神問題」….. 臨床心理學家的工作就是將一些人的不正常行為(abnormal behavior)糾正過來,故此「情绪」的一般的解讀是 negative的。 激情與情绪像似兩種東西,甚至是兩種極端的東西,激情代表喜悦、歡欣地走上一條開明開放的大路,但、情绪代表悲痛、苦惱的退縮在一個陰暗封閉的死胡同。但在現實生活中,激情與情绪是孖生的。 以我為例,想一想自己:做孩子的時候衹知吃、喝、玩、睡,稍大一點,父母祈望,發奮讀書,讀到書了,怕自己入不了大學,入了大學,怕自己成績不好,成績好了,畢業後怕自己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怕自己沒有昇職加薪,昇職加薪了,又怕沒有女朋友,有了女朋友,又怕她唔肯嫁俾你,佢肯嫁俾你,又怕買唔起間屋,買得起間屋,又怕老婆唔肯生仔,老婆肯生仔,又怕老婆(或自己)生唔出,生得出又怕佢養唔大,養得大又怕佢學壞,佢唔學壞又怕佢讀書唔得,佢讀書得,又怕佢入唔到大學,入到大學又怕佢讀的不是專業,讀到專業,又怕佢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找到合適的工作,又怕佢娶唔到個好老婆(或嫁唔到個好老公),佢娶到個好老婆(或嫁到個好老公),又怕佢地唔肯生仔,生到仔後(自己當然樂做亞四),又怕個(外)孫會學壞,唔學壞喇,又怕佢讀書唔掂,讀書掂了,又怕….. 寫到這裡,你會講:「Steve,你咁多野怕,好麻煩啫!」 我答:「係,我係好煩,人有希望就會有煩惱,人有 motivation亦一定會有 emotion;而且希望越多越高越大,煩惱隨之越多越高越大。」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2

(2)Basic processes I and II 心理學本身是甚麼?中國人說的「心」,是心臟,即是血液循環系統内的泵,心臟不識思維,思維是我們的腦子,而感覺就是腦子加我們的神經系統。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就是講訉息怎樣在我們的神經系統傳遞,有甚麼物理(電子)及化學上的變化,有一樣野很有趣,試看看以下的一個圖: 如果你讀過一些基礎電腦學課程的,你一定知道這個 IPOMC模式。I 等如個 Keyboard/mouse,P就是電腦,O 等如個打印機,M是記憶體,即 Hard disk,C就是 Control, 就是你自己 (Self) 請再看看以下這個圖,那些單元就和我讀的心理學課程差不多。那時這個叫 Basic process I,主要是講人從接觸外體(聲、色、味、臭、觸)到行動(Motor action)的一個過程,這過程以學習與思维為主體。 再看清楚那個 Self圖如下, 所包括的也是我讀的心理學課程,那時這個叫 Basic process II,這過程主要講人的性格(Personality),這些因性格而引起的價值及行為取向是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的結合物,心理學當時對遺傳因素不大感興趣,因為是不可改變的東西,近十年因為 Genetic engineering 有飛躍性的發展,心理學在這方面的觀點,又完全不同,至於環境因素,心理學在這方面就多野講了,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就是講人的一生由 BB仔到老年人的心理發展,Social Psychology就是講個人的心理怎樣受家庭、學校、朋友、社區等影嚮。現代人接觸大眾傳媒及 Internet多了,新興的一個心理學範籌叫 Media Psychology,我未讀過,當然不敢多講了。 我讀過三科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1

心理之知 – 1 當我決定要寫一些關於心理學的故事時,心底裡真是有一番感觸,為的是我每次返香港,都會探候一位朋友,這朋友患了情绪低落症,開始時是二十多年前,我算是他的好友,那時我剛移民,遠水不能救近火,近幾年他的情況好轉了一些,有時我在想,如果他剛患病時有我在他身邊,或許病況會較快轉好,當然、现實世界是沒有「如果」這兩個字的。 我在中大主修社會學,副修心理學,平常的副修生,一般是修讀<心理學導論>為必修科,另要考兩張學位試的試卷,每個學位試的試卷最少要修讀三個心理學課程,即是副修生最少必須修讀七個心理學課程,我在中大總共修讀了14個心理學課程,通常大學主修生要修讀16個主修的課程,相對於一般大學主修生要求,我祗差兩個。 我讀過的課程包括: General Psychology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Learning Memory and Thinking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year course, ie x2) Social Psychology (year course, ie x2) Abnorm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Motivation and Emotion Counselling and Guidiance Communit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