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February 2016

種植之趣 – 19

第十九話:花譜の桃梅杏李櫻 桃、梅、杏、李和櫻都是嗇薇科植物,這些植物的原生地屬於冷溫帶(cool temperate region),開花結果的品種需要 90天凍冷期,悉尼市並不適宜種植,但你會問:「香港新界也有人種桃花?」我講的完全不適宜,是指果桃而言,花桃生長力強,在暖溫帶也能夠生長。 「能夠生長」與「容易坐長得好」是兩回事,因為新年風俗,許多富貴人家過年都喜歡插桃花,有了市場便有人種植,在香港種桃花的花農,也落了不少心血,是 labour intensive的,除了落肥,還要噴很多農藥,因為在冷溫帶,許多害虫病菌都被凍死,但在暖溫帶(warm temperate region),蟲害菌害的問題便很嚴重,我曾經在後園試種果桃,果是有了,但切開内裡有很多果蠅的蟲蛹。 桃、梅、杏、李和櫻的花樹及果樹都是嫁接繁殖的植物,斫木都是採用一種粗生粗長的毛桃,上面便嫁接了桃、梅、杏、李或櫻的優良品種,嫁接的果樹種植後五年便有收成,十年後便進入豐果期,二十年後便老化而被砍掉,所以有「桃之夭夭」之說,即是説桃樹快高長大,多花豐果,但亦很快老朽,但我說過桃、梅、杏、李或櫻是嫁接繁殖的,那個優良品種的接條,由一株可接百株,一代可傳百代,從另一個角度看,桃樹可以說是不朽的。 一株斫木可接兩種顏色的桃花,稱之為「雙色桃」,香港的桃花都是桃紅色,較為單調,但悉尼的品種及顏色都很多,而且有短身品種,不過我都是喜歡高大威猛的樹木,家中有一株桃樹,是上手屋主種下的,20多年了,真是亭亭玉立,而且每年定時在九月中(即春分時)開花。 家中前園還有一株叫紅葉李,葉片全年紫黑色,眾綠群中一點紫,也增加了園庭的色彩。 樱花我沒有種過,但見過一種叫臺灣山樱花的植物,在悉尼生長得很好。 曾經有個構想,想將前園設計成一個有中國色彩的莊園(Chinese theme cottage garden),桃樹在上處後排、山茶花當中、君子蘭在下方前位,可惜心多,越種越雜,又沒有時間整修,结果成個雜架攤一般。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18

第十八話:花の曆之六 改做了那個日曆適合香港的,但悉尼的又怎樣?以前我講過悉尼的氣候其實與香港很相似,分別是悉尼沒有香港的一般潮濕,但近年 global warming,悉尼也潮濕了許多,悉尼沒有季候風,沒有颱風,但有從澳洲中部沙漠吹來的火風,在夏天有數天的氣溫會高達攝氏40度以上,在冬天,日夜的溫差較香港大,鄰近的山區會落雪,有幾天的晨早氣溫會低過攝氏5度以下。 總括來説,悉尼的日曆可以這樣修改: 悉尼的花曆又如果?根據我的觀察,每月的花曆是可以這樣的: 孟春九月:梅桃杏李櫻 仲春十月:蘭蕙 季春拾一月:杜鵑 孟夏拾二月:月季 仲夏-月:蓮荷 季夏二月:美人蕉 孟秋三月:菊 仲秋四月:桂 季秋五月:槿 孟冬六月:水仙 仲冬七月:山茶 季冬八月:玉蘭 有一點要説明,所謂花曆,到了那時這種花是到了最燦爛的時候,隨之便凋謝。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17

第十七話:花の曆之五 五月廿一日為「分龍」,意謂(東南)季候風吹來,亦是颱風季節的開始,「初伏」、「中伏」、「末伏」我釆用了,「夏至」日照最長,亦是「夏節」,園圃工作至此而停,暑假由此開始,在這段時間,注意早晚淋水便得。 由春社日到夏至,共約120天,是植物生長的第一個周期,種稻的就是第一造;從夏至到盂蘭節,共約50天,就是暑假,「夏節」又是「水節」,這天亦可以當端午節使用。 盂蘭節定於農曆七月十四日,又稱「鬼節」,獨盛於華南沿海,尤以潮州為盛,盂蘭節源出《佛經「目蓮救母」》本事,後道教亦用之而稱為「中元節」,與上元節是為一對,我設計的這個曆法,新曆元旦與農曆元旦的相差為一個月零拾四日,相差為45天。盂蘭節定於新曆八月十四與農曆元旦相配,在傳統的農曆元旦,世俗人都喜歡拜神,在盂蘭節,拜的是鬼。 兒時在香港,盂蘭節極盛,對潮州人而言,除農曆元旦外,首重盂蘭節,無他,潮州是臨海丘峻地區,耕地不多,生活多靠捕魚,以前天氣預測都是靠經驗,即係靠估,一場巨大颱風,出了海捕魚的人(男人)就報銷,所以潮州人重男輕女,男少女多之故也;近代許多潮州人出洋謀生,他們並非移民,衹是希望可以在外地賺多少錢,改善父母及妻兒在鄉間的生活,但十個出洋,可能衹有一兩個衣錦榮歸,一半會是人間蒸發,為了追思這些没有音訉的親人,鄉下的人便集資組織這個盂蘭節盛會,兼且超渡那些遊魂野鬼。 舊年歐遊後經香港返悉尼,時值農曆七月十四日(盂蘭節是籌辦好幾天的),一晚我到了九龍城近宋皇台的球場,那裡舉行盂蘭節盛會,那裡還有一臺神功戲表演,即是潮劇,參觀的人數情況沒有以前我見過的嘘啗,且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年青的一輩都不再了解祖父輩出洋謀生的苦況,算是我們這一代,除了我叫做也曾出洋(移民)「捱世界」,那裡還有多少個人會有「離鄉別井」的愁緒呢? 過了中元節,又到了「秋社」(八月最後的一個星期日),植物生長的第二個周期又開始了,秋季第一個氣節改為「涼風」,因物候有「涼風至」,「秋分」是太陽直射回歸赤道,日夜平均;跟著的是十月七日「重陽」,原本是中國的傳統祭祖節令,用這個有特別意思,十月十日國慶是推反翻滿清皇朝而成立民國,且慢歡喜,跟著來的是軍閥割據,十月一日國慶是國共内戰,在這些戰爭中,民不潦生,許多仁人志士都犧牲了,遺陷的是「革命尚未成功。」以往在那些國慶日子,經常展示一些最新軍備武器,真是衹識「耀武揚威」而忘卻先賢們的建國理想,「重陽」是悼念那些已去世而又有崇高理想的人的日子。 中秋節又如何?嫦娥偷吃仙藥是使到佢老公后羿不能夠做「不死的暴君」,這還有點意思,至於利用月餅暗藏消息推反外族元朝,建立出來的明朝政權卻绝不光明,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極黑暗而又粗暴地對待人民的皇朝,不提也罷。 「白露」、「寒露」及「霜降」我保留,但移後一點,原本的「小雪」及「大雪」合併為「雪霰」,「霰」是一種微小粒態雪體,夜間溫度下降而成,在樹上多叫雪掛或「淞」,日出後便溶解。 「冬至」又名冬節,日照最短,由秋社至冬至又是120天的植物生長期,「冬至」之後就是農休,是絕對的農休,即係乜嘢都唔馳做,水都唔馳淋;由冬至至春節,共50多天,就是寒假;在香港,這時候就是最好的行山季節。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16

第十六話:花の曆之四 看見我改良後的香港「氣節」表,你會說我真夠膽!謙遜一點的會說:「interesting, creative。」讓我解釋一下才笑我。 首先我不再用陰曆的月圓月缺,但會用一周七天這概念 as a token of 月相的改變,中國的氣節以日直射角度為標準,日子不定,第一個氣節在前半年多是四、五或六日,在下半年則多數是七或八日,第二個氣節在前半年多是二十、二十一日,在下半年則多數是二十二或二十三日,為統一及方便起見,並兼顧月圓月缺周期為二十八天多一些的情況,決定氣節日為每月的七日及二十一月。 「立春」日改為「冰渙」,立春的物候是「東風解凍」,即溶雪日子,溶雪時要向外吸取熱量,故天氣會更冷,符合物理現象,「寒逍」意謂凍完了,取代「驚蟄」為更直接的氣候情報,「春社」則定在二月最後的一個星期日,另外二月十四日定為春節,這天鬼佬稱為「情人節」,為甚麼要定在二月十四日呢?因為春節日係最近立春日的新月日,根據統計,超過一半春節日是在「立春」日之後,另外二月十四日加十五日是二月尾,如果有二十九日的話,是元宵節,我以前講過元宵節的意義,就是:「你們這班情人,玩埋元宵節,及後便要勤力工作。」 三月其實是真正的春回大地,天氣漸暖,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則因冷暖鋒互碰,時常大霧,用「霧靄」完全切入實際情況,春分為日照直射於赤度,日夜平均,日本的春分日是公眾假期,四月七日定為清明日,其實這時的氣候,既非清亦非明,是雨紛紛的時候居多,但中國的節日,純以氣節為定的,僅清明而矣;另外、農曆一月一日是春節,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七月七日是乞巧節,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唯缺三月三日這節日,在中國曆史上,三月三日是上巳節,還記得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朝都係因為美人而衰敗,紅顏禍水,可能因為如此,上巳節在唐代之後便式微。 另外拾一月拾一日亦無節,现代人有所謂之「光棍節」,取其四個一的意義,傳統的農曆十一月實質與「光棍」相反,農曆拾月是農作物收成的日子,拾一月則是談婚論嫁的月份,古時男婚女嫁,受命於父母,《禮記》中載的程序為: 1. 納采(即放聲氣,吾家有子或女將長成,父母找媒人替其找適合對象); 2. 問名(找到適合對象,交換時辰八字,並作占卜); 3. 納吉(即「過文定」,如同睇中買嘢落定金,但仍可退約); 4. 納徵(即「過大禮」,婚約已成); 5. 請期(擇吉日以成婚); 6. 迎親(新郎偕同媒人往女家迎娶新娘)。 這六個步驟並非一年完成,而是分好幾年才完成,雖然盲婚啞嫁,媒妁之言,古代婚姻也不是兒戲,做父母的在頭這幾年,透過各方線報評實,才會過大禮,生女的除希望女兒嫁到個好男兒,都不希望女兒將來有個惡家姑,生男的希望兒子娶到個好媳婦,能夠相夫教子等等。 四月廾一定為小雨,將原本的「雨水」日押後許多,這是特别為農業需要而改寫的,這個「小雨」與跟著的「大雨」對農業有很大影嚮,如果這兩個氣節都雨水足,咁今年就會有豐收,因為這段時間是植物最強的生長期,極需充足的水分及養分,如果沒有落雨又怎辦?我們便要人工供水,才能保証農作物的收成,古代叫「車水」,是用人力操作一部腳踏的抽水系統,列日之下車水,是很辛苦的。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15

第十五話:花の曆之三 现在正式講園藝中的花曆,一年有四季,一季有三個月,即共十二月,每月有兩個氣節,即共二十四氣節,每個氣節再有三個物候,即共七十二物候;古代之物候與現代情況很不同,如「獺祭魚」、「雀入水為蛤」等,很多已無现實意義,最影嚮園藝活動者,首推二十四氣節,甚麼是二十四氣節?請參考下圖: 如果我們將氣節分拆為「天氣」及「節令」,屬天氣的有:雨水、谷雨(解大雨,亦解谷物所需雨水)、小暑、大暑、處暑(解到了頂點,熱氣開始消失),白露、寒露、霜凍(即frost)、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共十二項;屬節令的有立春、春分、清明、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九項,驚蟄(天氣回暖,蛇蟲鼠蟻都走出來活動),小满(谷物第一次收成,倉盛谷物,謙稱小滿),芒種(芒是一種農民在盛夏工作時穿戴的用芒草做的防曬外套),後三者是物候,驚蟄與芒種都與天氣有關。 我所擬訂的花曆,三個屬物候所完全被掤除,屬節令仍衹留所春分、清明、夏至、秋分、冬至,另新增重陽,即共六節;春分及秋分,大陽直射赤度,日夜時間各半方,夏至日照最長,冬至日照最短,清明及重陽,拜祭祖先的傳統日子。 更改了而用於香港的: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14

第十四話:花の曆之二 《通勝》所記載的就是中國的民間曆法,在第一頁有幅《春牛圖》,還有八句七言古時,再加《地母經》及《地母曰》的五言詩,就用來預測今年的氣候是否風調雨順?農桑的收成如何?那時的大人如果唔識字,看了《春牛圖》中的牧童如果唔著鞋,就表示今年雨水多,或有水災,甚至糧荒,像似賭「字花」一樣,當然這些預測都是無稽之談,附會之作,毫無信實可言,不過我有一段時間拿著《通勝》細讀,卻發覺它是《易經》的普及版或延續版。 《易經》八乘八共六十四卦,減去「乾乾」、「乾坤」、「坤乾」及「坤坤」這四個極端的卦後,得六十卦,在這六十卦中再分爻,如果下續分析,就是好好壞壞、壞壞好好、好壞好壞、壞好壞好….. 變幻原是永恒,遇到好的還必须要小心謙虛,準備壞的來臨,遇到壞的也要莊敬自強,等待否極泰來,或許更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通勝》這一頁的内容,亦是以六十甲子為依歸,循環使用,内文也是好好壞壞,壞壞好好,禾稻熟好就蠶桑失收,瓜豆欠收就冬麥尚好,還有….. 東北地區(古稱「燕」)豐收,南面地區(古稱「吳越」)旱災,西面地區(古稱「晉」地)有蝗害,東面地區(古稱「齊鲁」)有風災,總而言之,沒有全部好,更沒有绝對好,亦沒有全部不好,更沒有绝對不好,信者得救?但我覺得真是「信者得救」,農民是靠土地才有飯吃,知道有風險,除祈求上天憐憫外,更培養出的一種憂患與危機的意識,處處做出一些提防及預防措施。 在《通勝》中有提及「春社」及「秋社」兩個重要的農民活動日,與中國人的「清明」及「冬至」並列,可見其重要性,「春社」日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日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第五個戊日即約五十日後,《維基》解說「春社」及「秋社」的功能都不對;「春社」及「秋社」其實是家族(kinship/ clanship)成員合作及協調的會議日,在「春社」日,家族成員根據《通勝》的氣候預測作出風險評估,從而計劃今年種些甚麼,如果預測旱天,他們會多種一些耐旱的農作物,如果預測水澇,他們會多種一些耐澇的農作物,另外某家族成員單位缺乏人力耕作,在「春社」會議中,亦安排人力分配到力盡其能,地盡其用,在「秋社」日,家族成員總結上半年的經驗,部儲下半年的農業生產計劃。 在《通勝》首頁中,亦提到「分龍」,即季候風(trade wind包括颳風)的開始,「初伏」「中伏」及「末伏」就是我們的慣用語:「三伏天」,即天氣極熱的日子;講了這些,無非重新提出一些已被现代人遺忘的觀念,這些有關氣候的中國傳統觀念,我覺得仍然用得上,當然有一些迷信觀念如「土王用事」,我們就應該廢棄了。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13

第十三話:花の曆 這輯故事的第二部份是講花曆的,所謂「花曆」者,就是以栽花植樹為主題的日曆、即是前文所説的「授時之法」,亦即是Doing the right thing at the right time 的應時守則。 東西方的傳統曆法像似完全不同,但實質也有很多共同點,我以下的討論,是希望透過一種新思维,將一些快會被淘汰的中國曆法傳統觀念,除保存下來,更能賦予其新生命力。 中西方說的一年,是說地球環繞地球一周;在這一周年中我們分下兩段,即上半年及下半年,上下半年再共分為四季,即春夏秋冬,我講過植物的生長可分為五期,即生、長、壯、结和休,對果樹而言,春是生長期,夏是長壯期,秋是壯结期,冬是结休期,一般人說春生夏長秋收(果)冬藏(落葉),就是這意思,將這一年再分就是十二個月,中國的古書就用孟仲(叔)季來表達月份,例如「孟春」者春之初也,「仲春」者春之中也,「季春」者春之末也;十二月之後又每月再分兩個氣節,即共有二十四個氣節、在二十四個氣節之後,還有七十二個物候。 中國傳統曆法是陰陽曆,地球繞太陽的運行(365日),與月球繞地球的運行(354日),在數學上有拾一日的偏差,於是有「十九年七潤」的安排,這種潤月做法都很麻煩,有些年無端端多咗個月,在這個月都唔知做乜嘢好,但這做法從漢代一路流存下來,宋代沈括曾質疑這種安排,不過都是不了了之。 過了這二千多年,到了民國政府宣佈選用新(西)曆及廢行舊(農)曆,但事實告訴我們,真是你(政府)行你的(西)曆,我(民間)行我(農)曆,算是在現代中國,是雙曆併行的,特别在於傳統的節日上。 陰曆雖然對農民影嚮較少,但漁民卻極著重陰曆,因為月圓月缺,與潮汐漲退有關,亦影嚮魚獲與船運,根據科學研究,月亮除潮汐外還有許多方面影嚮地球上的生物生活,最簡單一例是月球的運動及引力使地球的自轉更平均穩定,雖有四季之分,但氣候不致那麼極端,使生物較易生存。 講到這裡你會問:「既然月亮這麼重要,行返舊曆便好囉。」但我講過舊曆有潤月之設,概念上很無謂及麻煩。日本完全採用新曆,新年是新曆一月一日,再沒有農曆新年這概念,我們要效法他們嗎?有一點可以作參考的,基督教的復活節是訂在春分日之後的第一個圓月日之後的那個星期日,這種安排與中國農曆新年,都照顧到月亮的需要,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種構想,我便開始製造一套自己的園藝曆法。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12

第十二話:育種之法之二 「野外尋源」就是在異地尋找新品種,人類第一次向海外尋找新品種的,並不是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1541至1506),而是中國漢代出使西域的張騫(164bc至114bc),他帶回了石榴、黃瓜(古稱胡瓜)、葡萄、胡桃、芝麻(古稱胡麻)及胡椒,哥倫布從中美及南美洲引進了番茄、薯仔、粟米、辣椒、煙葉等植物,改變了歐洲的傳統飲食習慣,另外亦引起歐洲人向海外尋找新生物、新品種的熱潮;原產中國的薔薇科植物成為了英國國花,英國人稱為玫瑰,中國人稱為月季;最不喜歡的情形是山茶花,本身是原產中國雲南及貴州,不過它的學名是 Camellia japonica,後面那個字意思是日本的,其實祇是歐洲人第一次見到這種花,是在日本。 國際交通進一步發展,速成了植物的交流,在中國唐代就有記載過一種叫「玉蕊」的「進口」植物,在當時的貴族群中流行種植,但因「安史之亂」及後來的殘唐五代十國的社會動蕩中,在中國絕了種,祗留下「玉蕊」這芳名。上個世纪就有許多植物探險家,深入一些不毛之地,尋找那些奇花異卉,有一些更喪了命,有興趣的可讀讀《植物探險家》這本書。 中國人見到未是過的動物,第一個思維就是問這東西好不好吃(中國人甚麼都吃,「可不可以吃」並非其第一個思維),中國人見到未是過的植物,第一個思維就是問吃了這東西有甚麼好處?可否醫冶一些奇難雜証?其實這些思維都不要得,而且禍害極大;近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有錢人著眼於古典實木家私,黃花梨就是其中一個抄賣熱點,结果的是黃花梨樹在其原生地海南島等,被斬划一空,現已幾近绝種。 在香港,珍貴的野生樹木被砍划的情況也很嚴重,很久很久之前,行山時在大霧山還見到有一些兜蘭,在八仙嶺還有一些「石桃仙」及山茶花,早春時在西貢山頭見到吊鐘花開放,红色的野杜鵑點綴路邊,這些我年青時行山的印象,在現在的青年人心中,可能有的祇是幻象。 「野外尋源」對我來說,是既希望而又抗拒的,「希望」的是在野外找到一些難得的原生植物種,自己做一些保育工作,「抗拒」的是自己種植知識有限,將野生植物馴化,是需要很多專業知識,自己實在做不來;在澳洲及香港其實都有很嚴厲的保護野生動植物法例,但真是山高皇帝遠,做咗都無人知,但如果我們真是想做點植物的保育工作,就是要調節我們的潛意識,行山時見到美麗的野花,罕有的樹木,欣賞了,影影相便算。 雖然我不再野外尋源,但還有許多滿足心頭好的辦法,首先是將參觀植物列為旅遊的項目,就象許多人到日本看櫻花及楓葉一樣,其實中國有許多地方的知名植物點都在開發中,有一天我會去洛陽看牡丹、到楊州看芍藥、到昆明看山茶….. 另外我亦準備有系統的在悉尼參觀一些特色花展,在四月份,我會組識參觀一個叫 Collector’s Plant Fair的花展。雖然不是在野外,也真正是在尋源了。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11

第十一話:育種之法 「育種」者,即培育新品種;有四種方法,一曰:系統授粉,二曰:天然變異,三曰:人工導異,四曰:野外尋源;第一種方法是有性育種法,原理是兩性結合,產生新的一代,新的一代包含有父母的遺傳特徵(genotype)。 中國的和尚最叻念經,道士最叻鍊丹,西方的清教徒卻著力於科學研究,這位遺傳學祖師叫 G J Mendel (1822 至1884),他用 sweet pea作實驗,創做了隱性及顯性遺貌(recessive and dominant traits)的概念,連埋達爾文(1809至1882)的進化論,當時差不多將人類對整個生物世界的觀念,反轉過來;在園藝中,授粉法是育種的重要環節,系統授粉極專業,是有計劃的一代接一代地將希望有的遺存特徵保存及集中起來,现代的許多名花貴卉,又大又香又豔,都是許多世代人努力下的成果。 妻子種南瓜,為幇助结果,會用棉花棒在南瓜的雄花蕊搞搞,然後又在雌花蕊搞搞,坐果率真是提昇了許多;我種柿子,本來衹有一株,结果是靠 self-pollination,沒有核或核少或不能全發育,可以整個吃,不用吐核,後來在附近種多一株,结果是cross-pollination,核變多又大,結果我都是砍了其中一株。 「天然變異」是植物無端端改變其遺傳特徵,也不是無端端的,在自然界中有許多致變物質(mutagen),植物的遺傳特徵改變了,我們衹不知是由那種致變物質導致而矣,致變物質可以是極高頻的射缐如 X-ray,亦可以是一些化學物質如秋水仙素,甚至是一些 virus及 bacteria,對人而言,那些致變物質就是致癌物質,挺可怕的。 植物的變異其實並非壞事,澳洲有 Plant Breeders’ Rights Act 1994 (前身為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Act 1987),話說在西澳有個女人喜歡種白色玖瑰花(iceberg 品種),家中滿園皆白,有一天巡視花園,發現有株玖瑰竟然開粉红色的花,於是她拿了那些粉红色的花往她買花的 nursery投訴,那nursery的店主也莫名其妙,拿了她的花去請教一些植物學專家,專家研究後証明是新品種,而且那種粉红色特別鮮豔,其他近色的玖瑰完全比不上,於是那女子註册那粉红色玖瑰為新品種,Nursery賣一株這樣有註册的玖瑰她收五角錢,當時那粉红色玖瑰很流行,成為一種時尚,她迅即成為百萬富婆,那時十萬圓在澳洲也可以買間屋了。 另一個也是真實故事,我們吃的 Nectarine,有人譯做桃駁李,其實不盡不實,據文獻記載,在192? 年,有一個美國人原本想在敦煌「淘寶」,可借來遲一步,好嘢給英國、法國及日本人搶晒,失望之餘,在敦煌附近的山村,發現一株毛桃樹结的果實是沒有毛的,於是他拿了回美國給人研究,經過許多年的改種試驗,就是我們现在吃的又甜又大又靓的Nectarine,國內叫Nectarine為「油桃」,即油頭粉面的桃,譯得更為貼切。 植物變異竟然有這些好處,但自然方法要等許多年才有機會相遇,許多人本著 genetic engineering的高速發展,便用「人工導異法」速成植物的變異,所謂人工導異法就是將植物的胎胚 expos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10

第十話:繁殖之法 繁殖之法有六種,一曰下種,二曰分株,三曰扦插,四曰壓條,五曰嫁接,六曰細胞繁殖,這六法中,唯一「下種法」是有性繁殖,其他都是無性繁殖,實際技術在網上很多,不贅了。 我種花其實很少用下種法,因為在悉尼可以買小苗種植,小苗者是專業苗圃(nursery)用種子發芽到長成一小植株後成 punnet 出售,小苗較種子更便宜且實用,用種子種,時間較長,且很多時買到一些過舊種子,發不出芽來,本地人喜歡前園中有個小花壇,買了一個punnet小苗回來,約有六株或八株花苗,能夠裝飾一個小花壇了。 每年的三月及九月都是下種下苗的時候,三月下種下苗的是秋生冬長春花的品種,九月下種下苗的是春生夏長秋花的品種,種南瓜是一年生的,當然是由初春即九月開始,有一年妻子拾二月才下種種南瓜,生了許多葉蔓及出花時,天氣已轉凍,那年當然沒有收成,因為失了農時而白做了。種一年生的水仙花也一樣,需要在三月種下球根,在六月或七月才會有花看。 分株最管用,植物種久了,又大又多,一株變成許多株,可以送給朋友,大家開心,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分株方法,我會在《花譜》,講個別花卉才詳論;但在這裡特别講講蕙蘭(Cymbidium),蕙蘭的盛花期是在悉尼的七月及八月,最好的分株、換盆及換植料的時間應在九月,許多人卻在三月分株、換盆及換植料,這都是違反蕙蘭的一年生長的循環需要,因為三月分株、換盆及換植料後,蕙蘭需要一段時間「回氣」,這一年便不會分化出花芽,這是「毀」了農時。 扦插是利用枝條插在植料中,讓其自然生根,我每年都在冬季初海棠落葉後大剪,剪下來的枝條,插入盆中的營養土(Potting mix),很易成活;非洲紫羅蘭用葉也可變成新的一株,不過我喜歡種的是球根性大岩桐類植物,但亦可以用葉片繁殖。 壓條是將一些垂下枝條割傷,然後壓在地裡使其生根,待其根生長到可以獨立生存後,便與母體剪離,成為一棵新株;「高空壓條法」很講技術,是將直生枝條下部割傷,然後包濕泥等水潤植料,到割傷部份生根後,才與母體剪離,另為一棵新株。 嫁接是將兩種近緣植物接種在一起,技術更加講究,許多果樹都是嫁接植物,原因是嫁接法getting the best of two worlds,下部是選用粗生抗病的砧木,而上面則用品種(以花或果而言)最好的接條,果樹如果用實生法(即種子),從落地到豐果期要十年,用嫁接苗,五年可到豐果期;用實生法,最後生長出來的與母體的果品可能有很大分別,因為授粉(pollination) 未必完全受控制,而且结果要到出果期,即最少五年後才知道,嫁接苗沒有這問題,子株們與母體完全一樣。嫁接法中有一種叫「過貼嫁接法」,原理是將高空壓條法給合於嫁接法中,兩株近緣植物接身共生一會,兩株结合後一株剪頭一株剪尾成為一新合成植株。 最最講技術的是「細胞繁殖法」,是近年biotechnology發展的成就,辨法是將植物的生長點在培植機試杯中繁殖,大部份過程都在無菌的實驗室進行;這種利用試杯的特殊環境繁殖蘭花中很流行,除利用蘭花的生長點繁殖外,蘭花的實生法也用上培植機試杯,因為蘭花的種子極微細,而且要有一種共生菌存在才可發芽生長,在其原生環境,種子的發芽率及存活率都低於萬份之一,在試杯環境下,種子的發芽率及存活率卻高於十份之一,可見现代科技對種植技術的影嚮極大。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