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16

種植之趣 – 36

第三十六話:多肉植物之一 話說當年到日本九州渡蜜月,途經一間旅遊商店,在店内發覺一些很有趣的東西,小型仙人掌是也,大小如同鵪春蛋,一盒六個,是沒有泥土(bare-root)的,好奇心之下,買了回家試種,那些仙人掌每個用小盆種植,極粗生,放在窗邊,增加生活情趣。 這種情趣延續下去,在黃埔花園居住時,在窗台位置,收集有百多二百盆,當然是小型品種,而且興趣由仙人掌科(Cactaceae)植物,擴展到多肉植物,那時、每個星期六下午都到太子道園藝街尋寶,那裡有一個傷健青年,常駕車泊在路邊擺檔,他的植物是放在車尾廂賣的。 來到悉尼,情趣更多,但種植多肉植物的雅興並未減縮,家中现有三百多盆;多肉植物其實是指一些特殊植物,因為原生地的氣候環境惡劣,為適應生存而進化,葉、莖或/及根部都膨漲,可以儲存更多水份及養份,仙人掌是其一類,其他還有天門冬科 (Asparagaceae)的龍舌蘭屬(Agave),黃脂木科(Xanthorrhoeaceae)的蘆薈屬(Aloe)、鯊魚掌屬 (Gasteria)及瓦葦屬(Haworthia),景天科(Crassulaceae)及番杏科 (Aizoaceae)内植物等等。 球型的仙人掌科植物已較少種植,一來很少是小型種;二來有一些小型品種我極愛,但成幾十蚊澳幣一粒,唔捨得;三來這些經貴品種不易種,種死人家重敝。现在我種的是大路貨,即係幾蚊就有交易的那種。 现輯錄我現有的多肉植物(註:日本在多肉植物研究方面在亞洲首屈一指,許多譯名是日本名稱): 龍舌蘭屬品種的有怒雷神(Agave verschaffeltii var Minima)、世雪(Agave victoriae-reginae)及吹上(Agave stricta var Nana) 蘆薈屬品種有仙人針或鬼切丸(Aloe marlothii),種於前院是大株野(如下圖 google image)。   鯊魚掌屬品種有臥牛(Gasteria armstrongii),春鶯囀(Gasteria betesiana)及子寶(Gasteria gracilis var Minima)。 瓦葦屬品種我種得最多,不一一詳說了,請參考這個網頁。及下圖(google image) 景天科内很多屬都是多肉植物,例如玉蓮屬(Echeveria),但我衹種天錦章(Adromischus)一屬,包括天錦章(Adromischus clavifolius)、御所錦 (Adromischus maculatus)及神想曲(Adromischus poelinitzianus)。 番杏科 (Aizoaceae)我衹種四海波(Faucaria felina),Conophytum(玉錐花屬)及Lithops(生石花屬)植物。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35

第三十五話:春草花壇 在園藝學中,植物大致可分六類,一是一年生類(annuals),二是球根類(bulbs),三是灌林類(shrubs),四是喬木類(trees),五是攀懸植物類(climbing plants),六是水生植物類(aquatic plants)。 這一話是講一年生的植物,相對於其他五類植物,它們都是多年生長的(Perennials),標準的一年生植物的生命周期為:春天種子發芽生長,夏天植株成熟開花結子,秋天種子成熟(被人釆收或自然播種),冬天植株枯萎。有一些植物是秋天播種,冬天經過凍化(vernalisation),冬末發芽生長,早春開花後結子,初夏種子成熟及植株枯萎;這類植物叫 biennial,有些譯「兩年生」,其實不對,由種子到種子,其生命周期仍然是一年,譯作「越年生」較適合。 剛來悉尼的時候,家家門前都有個小花壇,但較少用種子播種,而是到Nursery買了些用種子發了芽的小苗種植,是用一個個punnet賣的,一個punnet有六個至八個小苗,方便及普遍到連超级市場也有這些punnet出售,時移世易,年青的一代喜歡打机多過種花,這種家庭式小花壇風氣在悉尼已不復存在。 偶爾經過悉尼的Hyde Park,那裡還有一些春草花壇,在春寒料峭的時候經過,喚醒了人們:「春天到了。」 早春九月可種植的有(可copy 後面的 common name 上網google image): 報春花(Primula) 雞冠花(Celosia) 四季海棠(Begonia) 瓜葉菊(Cineraria) 萬壽菊(Marigold) 三色蓳(Pansy) 矮牽牛(Petunia)日名叫「朝顏」 虞美人(Poppy) 鳳仙花(Impatiens) 一串紅 (Salvia) 彩葉草(Coleus)是觀葉的 葉牡丹(Ornamental cabbage) 百日红(Gomphrena) 前園做個春草花壇也要注意一點,最好祇種一種,如嫌單調,種不同顏色便可,一大堆或一連串,這樣才夠「睇頭」(如下圖的彩葉草。)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34

第三十四話:尾冬之花:玉蘭 在可立中學讀中六的時候,上半年教的主要是植物學,那半年要記著那些「水蛇春咁長」的植物學名,真係記到我死死下,但、亦使我成為半個植物學家;在植物學中,植物大致可分五類,一是藻類(algaes),二是菰類(fungi),三是蕨類(ferns),四是棕柏類(palm and pines),五是有花類植物(flowering plants),這五類是有進化過程的,由藻類進展到菰類的中介品是台蘚類(lichen),由菰類進展到蕨類的中介品是莫絲類(mosses),由蕨類進展到棕柏類的中介品是一科一屬一種的銀杏(Ginkgo biloba),由棕柏類進展到有花類植物的中介品是木蘭科(Magnoliaceae)植物,從化石研究中,木蘭科植物九千萬年前已存在於地球,經歷過幾度冰河及大板塊移動,可見其在地球學及植物學上的重要性。 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a)是木蘭科木蘭屬植物,古稱「木蘭」,今稱「玉蘭樹」(Yulan tree),以「玉」代「木」而稱之,當然重其珍貴,早春開花,先花後葉,更有芳香,是上海市的市花。另有紫玉蘭(Magnolia liliflora),又名辛夷或木筆,植株較少呈灌木形,花深紫色,可作藥材用;另一種叫二嬌玉蘭(Magnolia soulangena ‘hybrid’),實質是法國人Soulange將白玉蘭及紫玉蘭交配下的雜種,hybrid在白玉蘭多一些便多呈白色,hybrid在紫玉蘭多一些便多呈紫紅色,二嬌玉蘭取其兩者之長,較為精壯且易生長,三十年前悉尼差不多每個 house的前院都種一株,因植株最高長三米,高不逾屋頂(單層),免屋頂掃樹葉之苦,夏天濃蔭可擋太陽,早冬落葉後陽光可直射屋内取暖,兼早春有兩個多星期花看,是極受歡迎的樹種,可惜這種風氣现在沒有了。 同是木蘭科含笑屬(Michelia)的植物也很重要,有一段時間我喜歡種木蘭屬及含笑屬的植物,因為這兩個屬內都是香花類植物(fragrant plants),我想營造一個香花後園,我家現有一株白蘭(Michelia alba),一株黃蘭(Michelia champaca),一株含笑(Michelia figo),一株雲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及一株南亞含笑Michelia doltsopa(下圖);南亞含笑冬末開花,見花不見葉,像片片雪花,增添冬日氣氛。 另家有一本常綠的荷辦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原產北美,是大樹,夏天開花大如飯碗。 凡Magnolia 及 Michaelia植物,其根部多是肉質性,不耐遷移,所以定植前必須選好位置,定植一年内還可遷移,兩年後的,切勿任意轉垛移動,否則神仙難救,這是我的經驗。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33

第三十三話:隆冬之花:山茶 山茶花(Camellia)在悉尼是冬天盛開的花,一朵花開足成個月而耐久的,唯蕙蘭及山茶花所獨有,山茶花一花接一花,由六月初開到九月初,種花的人真是「扺哂」。 山茶花是山茶科(Theacaea)山茶屬(Camellia)植物,原生於華東,華南,華西南地區,特别是華西南,即雲南,貴州及廣西等地,更是很多特殊品種的原生地;市面上出售的山茶花約三屬:japonia,reticulata 及sasanqua,其實多是 cross-breeding 的品種,一般而言,japonia花片及葉片較大,不耐晒,但 variety最多,亦是山茶花的主流,sasanqua花片及葉片較小,耐晒,耐修剪,悉尼許多人當籬笆植物(hedge plant)(看下圖 google image),reticulata 的特點就在japonia及sasanqua之間,山茶花在花市場佔有很大位置,悉尼人的前後園都多種了山茶花。 山茶花易生易長,定植後甚至不用淋水施肥,leave it alone就可以,我每天返工泊車後要步行十多分鐘到火車站,近火車站的是舊區,那裡的山茶花應種了超過三十年,長勢仍然極旺,冬天經過時繁花以錦,在嚴寒的悉尼季節,卻增加了一份和暖感。 山茶花是很耐生的,中國有許多古茶樹,一些更有五百多年歷史,现在還健康地生長,山茶花像杜鵑花一樣,喜陰不耐曬,喜微酸性的腐植土壤,因其原生地是山林地帶,喜歡生長在大樹下,詳細的種植辦法,請參考這個網頁,另外、澳洲各省也有山茶花學會。 我有一段時間喜歡種植有關香港的特有植物,香港山茶花 及香港兜蘭 就是例子,另外出名的香港葛量洪茶(看下圖google image),在悉尼我也見過;2013年中大六十周年誌慶回中大一遊,到過崇基的荷花池,見過幾株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在 IUCN 是列為 Vulnerable 植物,中大也在做香港植物的保育工作。 飲茶與山茶花有甚麼關係?我們飲茶的茶葉就是山茶花中的一種山茶花的葉(Camellia sinensis),那個種名也是中國的意思,在悉尼我見過有這種山茶花的苗出售,但未見過人種過,原因易明,悉尼人喜飲咖啡居多,沒有飲茶的文化。 一般山茶花的花色由白到紅,式樣很多,但沒有黃色及藍色系列,三十多年前在中國廣西首先發现黃色品種,當然會命名為「金花茶」(Camellia nitissima)以顯其尊貴,當時種植界亦當是珍寶,就象當年歐洲發现黑色鬱金香風潮一樣,中國政府重出埋郵票以纪其事,日本仔用了很多錢買了一些金花茶種苗回去育種,過了幾年,發覺海南島及越南都有,且並非罕種,日本仔那時才喊笨。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32

第三十二話:冬之花:水仙及其他春花球根 「水仙是初冬之花?」 Yes;水仙在悉尼是在五月尾始至六月開花的。澳洲的球根花卉是個大市場,约可分三大類,第一類是冬生春花的,如水仙;第二類是春生夏花的,如美人蕉及大麗菊,第三類是秋花的,花後葉才長出,如忽地笑。 我們在三月買了那些球根,種了落盆或地,約兩個月便有花看,這些春花系列,包括鬱金香、風信子及水仙等,是涼溫帶植物,過冬需要一個凍化期才會持續生長得好,悉尼市區衹當一年生觀花植物。 水仙球二月尾便有出售,買回來後用報紙包好,放在雪櫃的生果格内一個月,水仙由落種至開花約五十天,開花期約一星期,我們由四月開隨種隨長,便將觀花期延長至一個月。 水仙是石蒜科Amaryllidaceae植物,這個科的特色就是基部有個蔥頭,學名Narcissus tazetta,中國的水仙名「金盞銀台」(下圖),是一個variety,名為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看chinensis便知是中國特有品種,相傳水仙原產中歐,唐代經中亞首先傳入中國,但種植水仙的普及性始於南宋海上絲绸之路,當時福建泉州是個大港,許多歐洲植物由此而進入中國民間,水仙在福建漳州落戶,那些 cultivar在暖溫帶也生長很好,便是我們過農曆年所見的品種。 相對於中國水仙的種類,外國水仙就繁雜得多,最普通的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叫「大花水仙」,香港人叫「洋水仙」,英文叫 Daffodil,另一類叫細花水仙,英文叫 Jonquil(如下圖),现在是悉尼出售水仙花球根的時間,上網看看水仙球在澳洲的品類。 除水仙外,我種過以下的春花球根植物,都很美麗: Tulips(鬱金香) Hyacinths(風信子) Anemones(罌粟秋牡丹)又名「白頭翁」,毛茛科,银莲花属 Ranunculus(花毛茛)又名「南京牡丹」學名為Ranunculus asiaticus Dutch Iris(荷蘭鳶尾) Freesias(香雪蘭)這是唯一可以在悉尼持續生長的。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31

第三十一話:秋之花:菊、桂與槿 「採菊東籬下….. 」,陶淵明的菊花詩及飲酒詩,講盡世人在大逆境中的逆向之行,流芳千年;日本以菊為國花,因菊代表日皇,日皇愛菊?還是歷代日皇都受制於大將軍,看看菊、飲飲酒便可以忘記那些屈辱? 在悉尼種植中國種的菊花(Chrysanthemum),實屬不易,其實看看菊花的葉,是有細小绒毛的,凡葉有這樣的小绒毛的,多是高山及/或涼溫帶植物,以前講過的杜鵑花,甚至是非洲紫羅蘭亦是,中國菊不大適合在低地及熱帶地方生長,但菊花連系著中國傳統有一個很大的市場,特別是用於清明或重陽拜祭祖先,在華南地區雖然種了,蟲害的情況較嚴重,如蚜蟲及葉缐蟲,噴殺蟲藥喷到手軟。 菊科(Asteraceae)是植物界中最大一科,共有1600屬,二萬四千多個種,中國菊(Chrysanthemum)祗是其一屬,較常見的如蒲公英,唐蒿,向日葵等都是菊科植物;有一種菊科植物,在香港年晚時假「芍藥」之名出售,澳洲人稱之為Dahlia,是墨西哥的國花,國内稱之為大麗菊或大理菊,是Dahlia的音譯,本身是球根植物,原產南美,來到歐洲,又來一個大變身,俾人hybridisation,真係連亞媽都唔認得,又或者係 cross-breed 到都唔知邊個係亞媽,無所謂喇,靓就得。 我曾經上網購買試種,寄來的是幾隻薯仔,長出後葉面沒有細小绒毛,所以沒有種植中國菊的蟲害,但在暖溫帶地區種植更好,不知怎樣,悉尼人卻不甚流行種植,Dahlia的hybrids也分幾大類:有 Decorative,Exhibition (Dinner Plate) ,Cactus,Ball,Pom Pom 及 Bambino等,我較喜歡種 Cactus (如下圖)and Pom Pom 品種,澳洲有個大麗菊學會,内有許多種植技術及其他資料。 種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其實不在睇花,而在嗅其香氣,桂花開花時像一粒粒的小芝麻,無乜睇頭,但其香氣卻另有一種特質,能僅以香氣而入選的每月之花,桂花而矣,家中有一本,20多年了,四月飄香,格外怡人,摘下的桂花,還可以做糕餅及甜品。 槿的Common name是 Hibiscus,是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Hibiscus)植物,在熱帶地方生長的單瓣Hibiscus叫「扶桑」,意謂日本,實質是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見下圖),原生華南,我說過 sinenisis 意謂中國,朱槿被喻為中國人的玟瑰,有一種槿叫 Hibiscus mutabilis  ,開花時白色,時間長了變粉红色,红色漸漸加深到凋謝為止,所以同一株花有不同顏色的花。 槿極為粗生,抗冷性特強,臨冬時諸花盡藏,而它由仲春不斷開花至初冬而尚榮,文人譽之「有氣節」,成都雅稱「蓉城」,因古時遍植朱槿,而槿有「木芙蓉」之號,槿也給人 hybridised 到亞媽都唔認得,除正藍色外,甚麼顏色都有,澳洲亦有一個槿花學會,上網看看。 槿花多衹開一天,但花期内一花接一花地開著,很是耐看,冬天花後要大剪,剪下的枝條,插在肥沃的土地上,明年春天便生根發芽,成為新的植株,槿粗生粗養,但我們絕不應該説它是「粗嘢」。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30

第三十話:晚夏之花:美人蕉及其他球根花卉 我每個月選一種花代表那個月是有標準的,第一當然是在該月能獨當一面,第二是在悉尼生活得好,第三是繁殖容易,我可以時常送給朋友,美人蕉就是在這種情況入圍。 美人蕉是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屬(Canna)植物,一科衹有一屬但種就多了,原本是熱帶植物,喜歡生近水邊,我們現在所見的種(species),全部都是 hybrid,無他,花大色多又靚,抗蟲害又耐寒,由年頭開花開到年尾,邊度搵(下圖 goggle image)! 種植也很容易,大肥大水大太陽,是陽性花,這種花年年倍增,但如果唔理它,會越長越瘦,因為土地的肥力全被它吸清,我見過人將它種在堆肥內,堆肥雖然越堆越多越高,它亦同期越長越多越高,成了一個美人蕉山。 我有段時間沉迷球根花卉,這些是我现在種的夏花品種: 百合(Lilium)我種的是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um) 萱(Day lily)黃花品種即金針菜 馬蹄蓮 (Calla lily)生長期大肥大水大太陽 孤葶花(Hippeastrum)又叫朱頂红,台灣人叫「宮人草」 亞馬遜百合(Eucharis grandiflora) Amaryllis belladonna又名 Naked Lady Spider lily等等。 在此時期有石榴花,它不入選的原因是我家喜歡果石榴,花開晚春而結果於夏,石榴汁可口兼有大量維生素C,是吾之愛也。 紫薇亦不入選,雖然花期長但花色不多不豔。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29

第二十九話:仲夏之花:蓮花與荷花 上一話我説月季與玫瑰是同一樣嘢,在這一説裡我卻說蓮花與荷花是兩樣不同的植物,蓮花是 water lily,或稱「睡蓮亅,是Nymphaeaceae 科,我家種的一種的學名為 Nymphaea ‘Sioux’,荷花是 lotus,是 Nelumbonaceae 科,學名是 Nelumbo nucifera,兩者係唔同科,唔係我亂講,自己去 Wikipedia 對証。 家中養過lotus,不過種得不得其法,所以死咗,後來在朋友家取了一個 Nymphaea ‘Sioux’ 的 rhizome,完全唔駛理,年年增長幾倍,可惜多了送俾人,都無人要,因為它是金黃色,壞在「金蓮」這個名,中國人的忌諱也?Nymphaea ‘Sioux’ 是 hybrid,極粗生,我種過其他顏色的,都被它蓋著,陽光與養份都唔夠它搶,結果一二兩年後便自動消亡。 我前幾年去過這間 Water Lily的專業 Nursery,有許多 hybrid品種,試看。 Bangladesh 及 Sri Lanka 的國花就是 Water Lily的一種,亦是其原生地,我種的Nymphaea hybrid,澳洲人叫 hardy waterlilies,亦有段古,話說100年前有個歐洲人H先生從亞洲拿了一些 waterlilies 回家試種,因為 waterlili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28

第二十八話:月季與玫瑰 月季(Rose),另一個譯名為玫瑰,兩個名稱都沒有草花頭,研其名由,月季是國内人對Rose的叫法,玫瑰則是香港人用的譯名,Rose的另一個名稱為薔薇,人説:「壞鬼書生多別號。」靚花多幾個名不足為奇,在這裡我用「玫瑰」之名。 玖瑰其實是薔薇科(Rosaceae),薔薇屬(Rosa)植物,雖然北歐及北美也有薔薇屬的植物,但現代玫瑰的主要原生種的原生地為亞洲東南部,特別是中國,玫瑰的主要母本為 Rosa rugosa,因為有又香又靓的遺傳因子,約於1800年首先傳入歐洲,經過二百年的雜交(hybridisation)及園養(cultivas),變得更香更靚,今非昔比,現代玫瑰在當代鮮花市場,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在悉尼市面上時常可以買到兩種玫瑰:hybrid tea及 floribunda,hybrid tea是一支花葶出一個花蕾,floribunda是一支花葶出多個花蕾,hybrid tea就是情人節送给情人的那一種,個個人都見過,floribunda的字義就是多花,我覺得floribunda更漂亮,但沒有人拿它送给情人。 我家附近有一間Nursery,主打就是玫瑰,每年的十一月,他們都會舉辦個Rose show,除hybrid tea及 floribunda外,還有攀懸玫瑰,地氈玫瑰及迷你玫瑰等,至於顏色方面除深藍及黑色未見過外,各種顏色都有,兼有混色(如下圖:源自 google image).許多時我都會去逛逛,免費有花睇喎,去那裡影影相都值得,另外超級市場亦出售一些用紙盒包著的Rose苗,買了回家打開個盒便可種落地,十分方便。 在悉尼種植玫瑰,並不容易,因為玫瑰多為混種,那些園藝者breed那些新品種時,就是「要靓唔要命。」越靓的品種就越難種好,原因是蚜蟲病害及黑葉菌害的問題較多,如果在悉尼種植玫瑰,我建議種floribunda,因它較hybrid tea容易養植,荷蘭出產的玫瑰切花,當然是hybrid tea,是在無菌溫室培植的,在市場買支玫瑰送给情人,較種支玫瑰送给情人確是少了一份情懷,但買殺蟲藥及殺菌藥的成本不低,而且不保証你可以種到,遑論種好。 坊間有許多網文教人種玫瑰,總言之是 labour-intensive,不贅了。 順便一提,英國的國花是玫瑰,不過很少人會提及它的主要母本,源自中國。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

種植之趣 – 27

第二十七話:杜鵑 講完蘭蕙,現講杜鵑,花以鳥之名而稱之,唯杜鵑、天堂鳥、金雀兒也;「杜鵑啼血」,千古傳誦,我第一次接觸杜鵑花是入讀中大的時候,當時聯合及新亞書院,都是山頭禿禿,但崇基書院卻種滿了杜鵑花,紅白粉紫,猶若花城,令人神往,據聞臺灣大學,別號就是「杜鵑花城」,每年三月臺大都有個杜鵑花節,在中大,杜鵑的盛花期是五月,是考學位試的同時,花雖美而無暇欣賞,備試未足夠的同學,見到杜鵑花開便「滕雞」,故中大人亦稱之為「滕雞花」。 杜鵑花的別名為「山躑躅」,意謂遊人欲行又止,流連忘返;另一個別名為「映山紅」,年青時三、四月在獅子山及馬鞍山北面山麓行山時,許多單瓣红色的野杜鵑盛開,真是滿山爛漫,春意迎人。 在香港,除中大見的杜鵑花外,還有一種入口的「比利時杜鵑」盆裁,除紅白粉紫四色外,更有復色的,不過很難長期種活,但當室內植物擺放,也可堅持一兩個月,好過買插花喇。 在悉尼,我們見到杜鵑花樹,普通在香港見的是 Azealea,這種杜鵑花樹是Rhododendron,或譯作「石楠杜鵑」(下圖),有常綠及落葉品種,在悉尼市見到的是常綠品種,樹高達兩米,喜陰,故多在其他大樹邊生長,落葉品種多生於高原地帶,我每年拾月都喜歡往Blue Mountain區的Mount Tomah Botanical Garden,為的就是去看這種花。 Azealea 及 Rhododendron其實較適宜生長於山地及暖/涼溫帶,因它耐寒而忌熱,看它們的葉片都長滿了毛就知道,在熱帶沿海生長就較麻煩,有一種lacebug,專門附在葉底吸取葉液為生,這種lacebug防不勝防,且傳播很快,杜鵑花受lacebug侵染後也能繼續生長,祇不過葉面有許多班點,是lacebug的咬口,不甚好看,我家也種了幾株杜鵑花,花謝後便來一個大剪,剪下來的枝葉要丟掉,以防那些lacebug二次傳播。 Azealea 及 Rhododendron 的原生環境是大樹下,養份來源於是大樹的落葉,故喜腐葉土及微酸性土壤,故此那些比利時杜鵑是用peat mosses種的。 中國的雲南、貴州及四川都盛產各屬種的原生杜鵑花,這方面的資源都沒有人去發掘研究,希望有一天中國會有一個以杜鵑花為主題的公園,我們可以去觀賞。 許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在香港行山時見到的吊鐘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圖下),也是杜鵑花科(Ericaceae)内的植物。

Posted in 種植之趣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