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20

電腦電訉 21

人類的科學知識 1 本來想另起一欄講講「科學」,不過這欄目寫完就完,想下想下,將這欄目歸於「電腦電訉」也是不錯,因為當代是電子信息年代(A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主力推動人類智才再向前發展的「科學」是電子、電腦、電訉(簡稱「三電」)。 一百年前中國内有軍閥搳據,外受列強侵略,五四運動(1919→1922)中國人高喊「德先生」(Democracy)及「賽先生」(Science)救國,「德先生」及「賽先生」都是泊來品,全盤西化,是否以夷制夷就可以解決問題呢?然而、在我的心裡:當代許多人整天大喊Democracy及Science,但、有幾多個理解Democracy及Science 的真正精神及内涵?所謂「精神」,是Why 的問題,為甚麼要「科學」?所謂「内涵」,是What的問題,甚麼是「科學」?在這裡,我祗講 Science,因為爭論性較少,Democracy,爭論性較多,留待將來會說。 Why Science?因為Science is problem-solving,是解決問題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是「能」的問題,五四運動期間,中國國土支離破碎,民不聊生,原因之一是中國人不講科學,科技落後,導致國家無能,故被列強侵略。 科學的精神是「系統分析,存疑考証」,甚麼是「系統分析」?所有知識都是由人類懂得用腦思维開始,思維後有一些點子(ideas), 點子再經思維及經歷的考驗後成為概念(concepts),概念經過因果組合串連成為理論(theories),理論再經過因果組合串連成為「大理論」(paradigms),當代物理學最頂級的兩大理論是量子力學及相對論,以下是人類知識發展的流圖(flow chart): Human thinking→ideas→concepts→conceptual framework→theories→theoretical framework→paradigm 「存疑考証」是科學精神的另一個要求,「存疑」並不是甚麼都不信,而是不要將理解事物的概念、理論、大理論變成一種永恆不變的東西,Thomas Kuhn 研究西方科技的發展史,牛頓力學 在歐洲風行二百多年,這理論由愛恩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取代,他稱為 paradigm shift,雖是百年不遇的創舉,但始终發生了。 科學家也要有「信」,信甚麼?信這個世界的事物是有 pattern and trend的,如果這世界的事物是天花亂墮,無pattern and trend的,人類認命好了,人類觀察到事物的pattern and trend,就是要掌握知識,就是不認命,洪荒世界的規律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當最初的人類面對強大的敵獸,除了逃跑外還懂得拿起石塊及樹枝有效地抗敵,這就是人類文明的開始。 「存疑有信」是科學家的基本情操,打破「疑」與「信」這矛盾靠「考証」,即是在我們的生活中「証真」(verification)及「証偽」(falsification)知識,Karl Popper認為分辦是否科學知識,必須經過兩大考驗:1「証真」及2「証偽」,缺一不可,否則便不是科學知識;有一點要強調一下,「証真」一命題並非等如「証偽」那命題的負命題,這涉及知識論中的一元論v多元論爭辯,將來會詳說。 如何獲得知識?如何分辦知識的真偽?我以前說過,為學之道,九式而矣:1聽、2讀、3寫、4講、5學友之論、6觀察之微、7實驗之証、8實踐之行、9學而能思;第9式最重要,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一味死讀書而不加思索祗會使你越讀越迷茫,一味亂諗嘢而不向各方求証求學,最終祇會害人害己;孔子告誡我們要一邊學習一邊思維,將學習與思維結合在一起,才能獲得真知效法,解決人生及生活上的問題。

Posted in 電腦電訉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62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19 續10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的整合:Integraton of Sociology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Social work (as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在七個社會科學的generic 學科中: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地理學,由純學術而成功發展到專業的,首推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 Psychologist)在澳洲是要 accreditation 的,大學入學Tier要95分,讀醫 Tier是98分,可見地位高崇;經濟學以前也備受推崇,但由於近年行政管理學等商科興起,欲從商者都直接讀商科了。 在中國,由於近代史的特殊性,政治學有專門學院幹校,人類學有民族大學,不談了,近百年applied歷史學卻大放異彩,皆因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埋在地下的文物眾多,有待發掘,而發掘出來的文物,又要考証展覽,各省市都設有歷史及美術博物館,做就了許多考古學家及博物館館長的事業。 在香港,這七個學科除心理學外真是花果飄零,地理學更要改名稱:地球科學、地球資源學等以吸引學生,唯香港有一個特別專業學科:社會工作學卻異軍突起,是一門頗 popular 且就業吃香的專業,皆因香港政府有錢,歷年都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務,職場有大demand,社會工作者的 Social economic status 頗高。 我入中大時適逢社會學及社會工作學分家,我曾經分析過社會學及社會工作學的課程,真是有極大的不同,最明顯的是社會學硏究社會制度的合理性及變遷,而社會工作學 對社會制度的合理性及變遷taken for granted,他們集中於 field work 的研究及服務,解決社會問題先從解決個人問題入手,例如提供青少年、老人、家庭、學校、釋囚等服務。 社會學發展源於工業化中的歐洲社會,1950s是社會學最興盛時期分為四派:分別是 Structural functional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61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18 10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的整合:Integraton of Sociology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Social work (as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China’s modernation is on the right track ?孫中山倡行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民權主義;民族主義抗爭了50多年至1949大至完成,民生主義亦行了40多年,若無大轉折,也要到2025才可以大至完成,至於民權主義,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不過我想補充一下「三民主義」未有的内涵,民族主義是民生主義的基礎,民生主義是民權主義的基礎,即成功的「三民主義」要三步走: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民權主義。 在民生主義的發展上,中國現在有錢,有錢好辦事,搞交通基建以促經濟,逢山鑽洞,遇水架橋,搞民生基建供水供電供氣供電訉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質素,為促進社會融和,加強加大了教育及醫療方面的投資…… 特別是 COVID-19 pandemic 一役,中國在醫護硬實力方面確實無懈可擊,但中國的總體軟實力仍很薄弱。 宗 軟實力3 哲 教 軟實力2 文 藝 譯 軟實力1 社 商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60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17 9 稅務為促進貧富均平及社經流動(Taxation as Transfer payments and as Socio-economic mobility) 上文講到「協和與整合」、「博愛與和平」、give and take、即派錢與收錢,錢從何來?所有錢要上交政府的,無論用甚麼名稱,交給何級(國、省、郡、縣)政府,我統稱:稅。 在 ATO做了二十年,雖然做稅是為稻梁謀,養妻活女,我自己研究主要集中稅在社會影嚮方面,即 Sociology of  Taxation,稅怎樣影嚮人類行為?我有朋友因為稅不回加拿大,有人因稅放棄美國綠咭,張五常因税離港住在深圳…… 這方面的知識及問題探討,極少有人做。 澳洲政府收稅派錢,收稅是 ATO工作,怎樣派錢是 Treasury,ATO 頭頭向 Treasurer 負責,超過⅓澳洲的總稅收用於Social security and welfare,澳洲是一個大福利社會。 税從何來?主要有五方面: Asset tax; Income tax; Expenditure tax; Cost recovery tax; Resource us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59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16 8 社會福利(保障及服務)為社會的基本制度(Social welfare as essential social institution) 孫中山倡行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民權主義; 1894他建立興中會,會旨主議是推翻滿清,建立共和,使中華民族人民管理自己的國家,不受外國列強控制;到1949民族主義大致完成,1955蘇聯自旅順撤軍,外國軍隊才正式在中國東北消失,1960中蘇交惡,主因是赫魯曉夫建議和中國建立聯合遠東艦隊以制衡美國,即是要在中國派駐蘇聯海軍,他不明白中國人受外國軍隊百年侵駐的屈辱反感,中國當然拒絕,赫魯曉夫見這個「東方小弟」不聽話,於是停援摧債,那時又遇三年災害,民生經濟極為困苦。 主權(sovereignty)對一個國家極為重要,我們說「喪權辱國」,就是喪失了國家主權,在 neo-colonialism之下, 許多拉美及非洲國家的民生經濟不能發展上去,就是因為他們的政府在政治、經濟及社會層面上不能獨立自主,故民族主義是民生主義的先決條件。 怎樣走民生主義?即是說怎樣搞好民生經濟?思考久矣,我簡化為以下的一條 positive value-added flow chain: 主權(Sovereignty)→ 自主(Autonomy)→ 協和(Harmony)→整合(integration)→ 富強(prosperity) →持續(sustainability) →文明(civilisation) 民生主義就是上圖中的協和與整合,在社會哲學中,就是博愛與和平,博愛的含義是 the privileged is willing to give,和平的含義是the under-privileged is willing to take,人生出來就有分別:種族、男女、傷健、聰明才智…… 衍生的有宗教、語文異同、教育機會…… give and tak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

社會學 101 – 58

十探中國社會學之15 7 中國現代化中的實踐主義(Practicism) 我說中國現代化是「三實主義」,其來源都是有血有淚而來,1949後全面學習蘇聯,被蘇聯拖下水打了三年韓戰,見中國人打得,蘇聯援助中國工業發展以抗衝美國,但1960中蘇分裂,實質中國人有骨氣,不肯做蘇聯「小弟」,之後激情地投入古典馬列主義建設,講又紅又專,搞三面紅旗、人民公社、大躍進…… 方法極端及手段粗糙,民生經濟不進反退,1979中美建交,改為全面學習歐美,1988嘗試全面開放物價及自由買賣,其時國家物資供應根基未足而單憑中央一紙指令,傖倅督行,導致市場囤貨缺貨,官商則盗買倒賣,民生經濟處於極度的不確定中,1989觸發民憤,經濟改革闖關不成,卻留下中國人深刻的傷痛。 「現實主義」是:穩定壓倒一切;「實效主義」是:不理黑貓白貓,捉到老鼠才是好貓;「實踐主義」是:摸著石子過河;「摸著石子過河」其實是婉轉語(Euphemism),講白了實意謂:「我都唔知,見步行步,臨危自行執生。」其實就是沒有辦法下的辦法,沒設答案的答案,講了等如没講。 西方管理學也有這一套,稱之為 Contingency theory,在中國發展得淋漓盡緻,「改革.開放」不單是一場經濟革命,亦是人類史上一場浩瀚的社會實驗(Social experiment);中國地大人多,若像1960時推行全國性改革運動,風險極高,成則生、敗則死,在「美歐蘇俄」皆不可學,在「改革可能死、不改革肯定會死」的困局下,推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又講白一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甚麼都係(包括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又是:甚麼都不係的經濟部儲,如果比擬古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就更貼切而婉轉一點,總言之將固執的意識型態問題放下,輕身上陣搞好民生經濟,於是局部推行農業三自一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工業方面推行特區政策,以優惠條件吸引外資及外國技術,故特區內設自貿區、工業園區、保稅區…… 這條中國工業化道路可說是三步走: 1可導控的有效改變(Managed effective changes); 2 技術積累及共享(Accumulate and shared experience); and 3不斷優化的發展(Continual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中國發展初期,有的是2L,即人力及土地(Labour and Land)加埋外國的 3M,即原料(Materials),機器(Machinery)及管理(Management),2L+ 3M就開始了特區「來料加工」這塊試驗田,但這祇是第一步,可控制的特區經濟,成敗得失都紀錄下來,好的可推廣,不好的是壞(defects )?還是缺( deficiencies)?壞者修正,缺者補足,經驗再加學理的推敲成為許多新理念、新方案…… 由一個企業推展到另一企業,由一個特區推展到另一個特區,由一個城鎮推展到另一個城鎮,…… 這祇是第二步,中國發展之初,没有太多人看好,頂多祇將中國是翻版亞洲四小龍(星港韓台),甚至是四小虎(泰、印尼、馬、菲)看待,外國媒體及名嘴大談中國生產過餘、國企負債嚴重、中產階級陷阱…… 他們忽略了中國人有另一個M→Mentality,中國工業化的第三步是:吸收→融合→轉化→創造→建新,Mentality就是有腦識諗嘢,唔會聽人亂噏、亂指、亂做,任人呃,另外唔會永遠聽人指,學會了就有自己的主意,能夠創新;自1978始四十年來獨立自主,艱苦奮鬦,到美國奧巴馬解決中東死敵後,回頭一看,這下子中國已變了樣,不斷發展使她奇跡地成為世界第二強國,不好應付;美國國策習慣上本小利大著數哂,唯一例外的是有兩次大買賣:韓戰(1950→1953)及越戰(1955→1975),都弄得焦頭爛額,而這兩次的直接、間接對手,就是中國。

Posted in 社會學 101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