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ne 2020

心理之知 – 17

心理之知 – 17 上篇講 mass psychology and digital media,有人說上篇都不似心理學,似社會學多些,事實亦然,事實上心理學與社會學一脈相成,一個講劍法,一個講兵法,領兵出戰,自己既要打得,也要識排陣佈兵,指揮若定。 社會學有一段時間學經濟學分 macro-Sociology 及 micro-Sociology,micro-sociology就是研究 group behaviour,後來又搞 Sociometrics、Sociogram 等,都是想利用社會學的方法去了解人際脈絡(social network),不過這些東西,熱潮過後便没落了。 心理學有一段時間又分 micro-Psychology,其實是在 counselling 過程中的語言(verbal)及非語言(nonverbal)的溝通技巧,這個就非常合用,中大畢業後我更在校外課程中讀了一個十多堂的practicum 課程;Psychology 亦有 Psychometrics,這個就很重要了,而且發展為大商機(big business),最初是量度個人的性格(personality traits),現在卻量度很多東西,例如 sex preference,倘若遇到免費的 psychometric tests,也不要亂嘗試,因為會洩漏你内心的最深私隱。 個性(Personality)在心理學是一門重要學料,最早 Carl Jung 將人分為兩份:外向型(Extroverts)及内向型 (Introverts),其後變成16份,現在又流行分為五份(big five:參考以下連結): Openness Conscientiousness Extraversi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心理之知 – 16

Mass psychology and digital media 介乎於社會學與心理學之間,有一門交叉學科叫 Group dynamics,社會學稱之為 Collective behaviour,心理學稱之為 Social psychology,在中大時我修了不少有關課程;時至今天的 Information Age,digital media 成為主流的 social communication 工具,它如何影嚮群體行為(Mass psychology),這方面的知識改變了不少,亦深入了不少。 剛讀了一個書評《舆情传播11条黄金定律》,很有意思,原文請按這Link,以下是我對各章的分折評論: 有一种追逐真相的谣言:現代的 social media 成本低,亂講亂噏都無所謂,總言之大家過癮便得,傳假話,講錯野,不須道謙,never take it seriously,你聽佢話Hi咗,最多割蓆,不能追責,因為人家會說:「我叫你跳樓,你又唔跳!」然而、在這平台上大家仍樂享謠言,特別是那些「耳順眼順」的謠言、照片、video。 情绪传染也是一种理性表达:病毒可以傳染,情绪也可以傳染,感性吹化成理性,大條道理,大把道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名句也。 稀缺的情感动员:感性吹化成理性,變成一些特定的概念,牢而不破,动员並非稀缺,現在衹是在積柴,那怕一點一滴,積柴為塔,到塔夠高大上,才燒得有睇頭,有效果。 神秘的权威效应:「三人言虎」,謠言越傳越真,更跳出幾個權威、公知,這些人仕講得,有人信?700萬人裡衹有1%聽佢講,是7萬人,sizable amount。 激昂的社交货币:權威、公知講嘢,得的不止是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人人識佢,而是政治貨幣(political currency)→用以購買名聲及慣性選票,將來當選,可以轉化為 economic currency,利利相悦。 机动的边缘行动:醒目的人,出口不出手,最叻煽風點火,《水滸傳》裡的宋江,就是這樣出頭,出手是李逵,他自認粗人讀書少,你若是斯文人,有理講不清,講多句被李逵雙斧撼頭,死落黃泉,頂多祗可向閻羅王呼冤。 危险的自我审计:權威、公知爭選票,成本低、利潤高,莫過於趨向訴諸群眾訴求→免費午餐,當權者派錢買票,反對派講上位後會派更多,錢從何來?這是將來的事,現實感是保位、上位都是最最重要,這就是民主的代價、民主的傷痛。 双面的群体极化:無論是一派兩黨、一黨兩派、甚至多派多黨,如果國富有嘢派,國家就會安定繁榮,如果國貧,就會加劇各方面的極端化,隨來的是内亂與衰敗,這是現實。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理之知 | Leave a comment

講飲講食 – 23

五果與五菜 《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二篇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之說,「五谷」及「六畜」在上篇都已講過,古時「五果」為枣、李、杏、栗、桃,寡了一些,現代「五果」應為: 蘋與梨(pome fruits); 桃、梅、杏、李、樱(stone fruits); 溫帶果品(Temperate fruits)包括草莓(strawberries)、柿、榴、奇異果(kiwifruit)及各種 berries等; 柑、橘、柚、橙、檸(citrus); 熱帶果品(Tropical fruits)包括香蕉、木瓜、芒果、榴槤、荔枝、龍眼等。 孩子的時候,家貧沒有生果吃,最喜歡偷吃母親用來煲湯的紅棗,及後又喜歡吃柿餅,不過都是乾果,現在每天都吃 ABC,即是 Apple & Banana & Citrus(橙或柑),夠哂維他命(特別是 Vitamin C)、礦物質(特別是鉀)及 food fibre了,我不吃葡萄(grapes),因為糖份較高,與朋友敘會晚餐,卻喜歡飲紅酒。 古代的「五菜」是指:葵、韭、藿、薤、葱,現代的蔬菜極豐富了,以吃的部份分:有根菜类(如蘿蔔)、茎菜类(如介蘭)、叶菜类(如茼蒿)、花菜类(如西蘭花)、瓜菜类(如節瓜)、果菜类(如茄子)、芽菜类(如大豆芽)、苗菜类(如豆苗)。 如果以植物學的分類,那更有趣: 最大宗蔬菜屬十字花科的,有介蘭、菜心、白菜、西蘭花、椰菜(cabbage)、蘿蔔(包白、青、紅)、西洋菜、芥菜、Wasabi 等; 屬菊科的有茼蒿、萵苣(即生菜)、牛蒡(菊科植物的根)等; 屬旋花科的有蕹菜、番薯葉等; 屬莧科的有紅莧菜、馬齒莧等; 屬茄科的有青椒、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等。 以上五個科的蔬菜,代表了我們日常食用的80%以上。

Posted in 講飲講食 | Leave a comment

講飲講食 – 22

芒種時節 中國傳統二十四氣節中純萃講農業活動的,是「芒種」,時為新曆六月頭,2020年是6月5日;農諺云:「芒種芒種,連收带種。」因為在這個時候,中國華北及華中,特別是黃河流域地區,是收冬小麥及種夏稻的時候。 芒是草本植物,古代人採之織為蓑衣蓑帽,既去水防雨露,亦疏氣遮大陽,是古代人在暴熱驟雨的天氣下工作的戶外保護服,「芒種」就是要算著這種工作服在田間作業的意思。 許多一年生的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約是120天,冬小麥是晚秋犁田下種,種子在土中雪蓋寒化,翌年冰雪融化,晚冬發芽始生長,至初夏成熟收割,是為「小滿」,意謂收成好,不用挨餓,收完小麥,再種禾稻,至晚秋收割,若收成好,這一年就可以過肥年了。 這種農業操作程序,一年復一年,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 古人有說:「五谷豐登、六蓄興旺。」傳統「五谷」者:稻(rice稱大米)、黍(millet或稱小米)、小麥(wheat)、菽(豆類),稷 (other cereals),other cereals 包括大麥 barley 、高粱sorghum、裸麥 rye、燕麥 oat、蕎麥soba,是我們的 carbohydrate 的主要來源;現代五谷為:米、麥、薯、豆(soy)、粟 (corn),「薯」主要為三類:包括洋薯(potatoes)、甜薯(sweet potatoes)及木薯 (Cassava),木薯原產南美,亞洲人稱之為Tapioca,現在是非洲及南亞地區主要糧食,木薯本身有毒,要經過浸洗及蒸煮後才可食用。 傳統「六蓄」者:包括牛、羊、馬、豬、狗、雞,每逢中國人想起「六蓄」,都是想:吃得?怎樣吃?這種思維要不得,馬與狗都是人類的朋友,我就不會吃,如果真是要吃得的六蓄,應改為:豬、牛、羊、雞、鴨、鵝,已經很夠吃了,現代人不缺吃,現在要講吃得好,吃得好是講煮功好唔好,而不是講吃那些罕有或頻臨絕種的珍禽異獸。

Posted in 講飲講食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