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ly 2016

電腦電訉 – 16

第十六講:社區媒體(Social media)4 利用社區媒體推動social network看似順理成章,但實行起來卻有其困難之處,困難之處並非有沒有人肯擔大旗領行,而是很難找到共識,social 這個字就是唔止-個人做,-個人自己做自己嘢的就唔係  social,這種共識並非要求眾人同心協力,而是要求眾人對擔旗者的諒解。 也曾提出 Internet forum 這觀念,但亦擔心如果内裡的內容不正確,誰人負責?有沒有法律上或道德上的責任?如果有人利用這個 Social network 平台謀(私)利,我們應該怎樣防止及控制?講下講下,其實有很多不能預測的因素及風險,結果都係決定唔做好過做,這種「唔做唔錯」精神,對於我這個有三十年政府工作經驗的公務員,真是太過熟識了。 年青時曾被冠稱「團長」,行山旅行試過幾次大劑嘢、好彩無變成大鑊嘢,雖然事後大家都嘻嘻哈哈當無事,不過這些心理陰影,畢生留存,以後都唔敢及唔想做甚麼 「團長」,無他、努力做好無獎賞,出了錯了,縱然非己之失也會给人罵,甚至怨成世,何謂! 有時都很懷念更年青時(即大學時)的-段往事,幾個男生+幾個女生暑假去國内旅行,除了首程火車票是在中旅社預定的,其餘的就是見步行步,到步即找旅館,安頓下來便找吃,每晚開個聯席會議決定明天的走向,旅館方面好又住一晚,差又住一晚,吃的更無所謂,好又吃一餐,不好吃又一餐,參觀甚麼地方也没有太大所謂,總言之一齊行一齊玩就是,遇到困難,大家一齊想辦法解決,絕對沒有你怨我、我厭你的情況發生,這種共同探索、shared leadership及互相諒解的情懷在現代社會就很難找到了。 我自己一個人去國内旅行亦源於此,與妻子的expectation都未必盡同,何況是別人,原本是朋友的也可能引起爭吵而反目,特別是我們這些「登陸者」,自以為是的心理特強,忍耐別人的能力越弱,自由行+自己行變成了我最好及唯一的旅行辦法。 話說回來,電腦電訉是一個大機遇,但、加埋「人」這個復雜因素便使人裹足不前,中國的科技發展原地踏步了二千年,源皆於此;話雖如此,眺望以後的日子,我還是想做好個Internet forum,更冀望將來我的旅行會有幾個能有共識的同伴同行,走著瞧吧! 全文暫完 多謝閱讀 (原本還有一篇是寫password 的 meta code,因為可能涉及個人私隱,不宜在這裡寫出,請諒。)

Posted in 電腦電訉 | Leave a comment

電腦電訉 – 15

第十五講:社區媒體(Social media)3 Facebook以社區媒體的身份,欲打入商業市場,動用的人力物力不少,動轍洒錢千萬美元,像燒銀纸般,他們的理念是所有商品的宣傳,最有效是個人對個人(即 person to person)、甚至口對口(mouth to mouth)最好,這種「社商合體」理念還需市場的考驗,我們拭目以待。 毋庸置疑,互聯網使整個商品及服務市場作出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以互聯網作為商業活動而極成功的,首推eBay,eBay的操作模式其實也很簡單: 第一:是設計一個買賣平台,出售的東西擺出來叫價,auction祇是其中一種模式。 第二:buyer gives an offer 第三:seller accepts offer,合約完成,seller gives an invoice to seller連同一個 unique transaction code(UTC) 第四:buyer透過 internet banking支付PayPal買價,並註錄 UTC 第五:PayPal通知 seller 謂buyer已付錢 第六:seller通知送貨員到貨倉取貨,並將貨品送往 buyer 第七:貨品送往 buyer,簽收,整項交易完成,否則啟動特殊機制 一般來説、98%的交易會通過平常機制完成,2%需要額外特殊機制intervention,eBay當年成功,主要是靠 PayPal做得好,幾年後高價出售,以為賺了一大筆,之後、因為收支程序時常出問題,再過幾年以更高價買回,现在的 ebay 熱潮已過,市場湧現許多強大對手如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電腦電訉 | Leave a comment

電腦電訉 – 14

第十四講:社區媒體(Social media)2 雖然WhatsApp及Facebook在崛起,但也不可以完全取代 SMS及 Blog的功能,SMS是 one to one,WhatsApp亦可以one to one,雖然大陣仗啲,使用SMS簡單方便快捷,仍有其生存空間;至於Blog,Facebook現在主力想打入其市場,無他,想搵錢也,當代的任何 software發展,最終的目的是搵到錢,即係要遵守經濟規律:有市埸、爭市場。 我們在互聯網上搜索,泡頭的多是賣廣告的網頁,用互聯網推廣生意,在當代已是營商的必要手段,我現在有份管理的校友會網頁及 Rostrum網頁,成績更為顯著,許多數未謀面的人會在看完網頁之後,利用網頁内 linked電郵,傳訉給我詢問校友會或 Rostrum的入會手續,據我經驗,互聯網是推廣及吸納新會員的極有效途徑。 搞生意也好,推廣社團業務也好,網頁(Webpage)是minimal effort maximal effect的媒體,上次到國内旅行,機票、旅館及高鐵都是透過互聯網預訂的;在當代,商業用途、社團用途及個人用途的界線都不再分明;舉個由寫Blog起家的例子:在國内有一位女士最初在網頁連載自己與BB成長的歷程,積累了大批媽媽粉絲(fans),之后轉而撰寫游記見聞,如今她的粉絲已有50萬,後來她從單位辭職轉業成為「旅游体驗師」和專欄作家;註:所謂「旅游体驗師」是國內一種透過互聯網運行的新行業,專門是介紹好酒店好餐店,内裡當然會有很多是「鳝稿」。 我時常遊網(surf the webs),有許多網頁祗看了首頁(Home page)就走都走唔切,問題不是其内容(Contents or substance),而是它們的表現形式(design or form),特別是以「新浪」為 platform的,賣的廣告極多,而且有些廣告是 pop-up的,要手動掤除,真係礙手礙腳礙眼,搵錢都唔駛搵到咁無格,這些網頁設計都不合格,搞到成個 website好似個垃圾桶咁嘅樣。 在互聯網上有許多 website 教人做好個網頁,綜合而言,四個字:明快便捷。 「明快」是以讀者為中心,一個「好」網頁的設計目的是要使讀者閱後明白及有一種快慰的感覺(即maximal effect),「便捷」是以作者為中心,網頁設計是方便作者在頁面寫文及插圖,上載(upload) 圖象及 hyperlink夠快捷(即minimal effort)。 我這個 Stev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電腦電訉 | Leave a comment

電腦電訉 – 13

第十三講:社區媒體(Social media)1 六零年代,我還記得家裡第一次安裝了電話;七零年代,家裡第一次購置了一個黑白電視機;八零年代,我買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單镜反光相機,九零年代移民時,我買了一部286的desktop電腦隨行;這「四件頭」東西在當代都結合在一起,我們透過互聯網可以用電腦Skype別人,唔止聽聲,裝了 webcam,別人個樣都睇埋,以前的所謂「筆友」的神祕性都無哂。 家中最近換電視,名牌子50吋都唔駛一千蚊,而且是 Android TV,自動連接互聯網即刻睇 YouTube,家庭影院(Home Cinema)這概念將會更快更廣泛地滲透民間。 這些都是硬件的變化,軟件方面的變化更大,有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家中忽然停電,我忙著找電筒及臘燭,妻子不慌不忙,拿起她的手提電話,按了幾下鍵,那手提電話發出光茫,光度比電筒及臘燭更亮,我問妻子是怎樣的?她説 download個 apps便得,後來她教我怎樣上網download那個 apps,唔講你唔信,這類apps有幾十種選擇,一些要收費,許多是免費,有些apps更加有光溫選擇:3000K是燭光(黃)至5000K是日光(白)。 手提電話以前是講與聽,加SMS可以寫與讀,再加是 camera 及 camcorder,相片的質素好過一般相機,手提電話可以是 GPS幫助帶路,甚至上網收發 emails,基本上在前面講的「四件頭」的功能都包括在内了;Steve  Jobs  的 iPad 更是劃時代的改變了人們的溝通習慣,這東西具備一切電腦及手提電話的功能,而且極度方便,可隨身攜帶。 根據現代科技的發展趨勢推論將來:手表仍會存在,不過看時間是次要的,其主要功能是手提電話,當然它還會量度你的心跳速率及運動量;眼鏡仍會存在,不過透過它你可以看到極高 resolution 的影象,眼前就是影畫院,你話爽唔爽! 當代最影響我們生活的是 WhatsApp及 Facebook 這兩個社區媒體,SMS主要是 one to one,Blog主要是 one to many,WhatsApp及 Facebook是 many to many;SMS作為媒體傳導是極度局限,Blog作為媒體傳導是過度開放,WhatsApp及Facebook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電腦電訉 | Leave a comment

聽歌記趣 – 15

聽歌記趣 (15) 寫寫下《電腦電訉》,都係要轉轉口味,電腦電訉這題目實不易寫,雖云自己想點寫便點寫,不過、也要顧慮到讀者的感覺,而且材料要在腦子澄清一下,否則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人明白,或沒有人喜歡看,寫來幹甚麼! 我預算還有五篇有關《電腦電訉》的故事會寫,全都是關於 social media 的,現在聽聽歌先。 第一首是白若溪的《追夢人》,以前我説這首歌的歌調太急速,白若溪今次是自彈自唱,自己可以控制速律,情歌我都是喜歡慢拍,背影音樂越簡單越好,要靠百人樂隊助陣,大鑼大鼓遮聲的,都不是好歌手;白若溪雖然唱得有點清澀,卻自有其韻味。 試試聽。 第二首是友人介紹的《青鳥》,作曲者是她的妹妹,當年在港台第二屆香港民歌大賽,得了第一,作曲填詞都有很高的水準,在這裡要講清楚,「青鳥欣勤為探看」的青鳥,是燕子。 試試聽。 第三首是二胡演奏,陳軍在這裡的表現是最好的了,後來在加拿大亦是演奏這一曲《瀟洒走一回》,效果就沒有這次的好。 樂器通常包括彈、拉、吹、打,中國的「弹」樂器包括琵琶及古箏等,「拉」樂器包括二胡及高胡等,「吹」樂器包括簫笛等,「打」樂器包括鑼鼓及洋琴等;聽中國音樂我都是喜歡小組式,如古箏+洞簫,而不喜歡大樂隊型式,例如這曲是二胡+小鼓,配搭得很好。 試試聽。  

Posted in 聽歌記趣 | Leave a comment

電腦電訉 – 12

  第十二講:科幻小説與人類的將來(2) 香港有一位科普學者兼科幻小説發燒友叫李偉才,他曾經在他博文(Blog)《宇宙波瀾.科幻拾題》談論科幻小説與人類的將來,我將他的「十問」改寫編輯如下: 第一問:科技的發展有極限嗎?人類的知識會否停滯不前?就像中國的漢朝至清朝這三千年一樣,算是有發明,但沒有實用。又或者,科技的發展不是帶引人類走向文明,而是走向滅絕。 就如同有人問愛恩斯坦:「第三次界大戰怎樣打?」 愛恩斯坦答:「我不知第三次界大戰怎樣打,不過、我知道第四次界大戰怎樣打。」 「甚麼?」 愛恩斯坦再答:「是用石頭。」 第二問:科技能夠延長人類的生命,提升人類的體能,這無容置疑,人類的壽命可以被延長到多少歲?人類有一天可以戰勝死亡嗎? 第三問:科技能否將人類的智能大幅提升?甚到把一些動物的智能大幅提升?如果可以,普通人類和這些高智能人類及高智能動物間會建立起怎麼樣的關係呢? 第四問:科技(電腦及人工智能)能否造出具有等同或超越一般人類智能的機器(人)呢?除思維外,科技能否造出有感覺、有感情的機器(人)?這些机機器(人)會否有人類般的「自我意識」(self identity),如果可以,人類和這些機器(人)會出現怎麼樣的關係? 第五問:個人的肉身結構终會有一天毀敗,科技能否將個人的思維及感情保留,甚到移殖到可以替換的維生系統中,人身可死,但靈魂不死,可以做到嗎? 第六問:科技可以制造光速或接近光速的宇航飛船嗎?如果可以,人類將會進行超越太陽系的探險旅程,人類將會移民外星,但這種宇宙文明又是怎樣的? 第七問:外星文明存在嗎?如果存在,人類遇到科技發展水平比他們低的文明會怎樣做?如果遇到科技發展水平比人類高的文明又會有甚麼後果?人類會不會被外星文明所滅絕? 看看李偉才這個短片。   第八問:「智能」與「慧能」是兩回事,智能是 what to do and how to do,是純科技的理性思維,慧能是 what Not to do and how Not to do,是純道德的感性思維,科技改善了人類理性思維,這點不用爭辯,但科技能否改善人類的道德修養,甚到改善人類的感性思維,爭論就多了。 在1980年代看了一套叫 《發條橙》 為電影,那電影的主題是利用科技改善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挖苦 behaviourism的,至於科技能否改善個人的道德,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將來有机會在 《心理之知》 中續說。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電腦電訉 | Leave a comment

電腦電訉 – 11

第十一講:科幻小説與人類的將來(1) 從電腦電訉轉講到科幻小説,你或許會説我不靠譜,但電腦電訉由始至終是科技能飛躍發展的基石,科幻小説雖然是以科技為主題的幻想小說,好的幻想小說亦有其科學的嚴緊性及真實性,我們不應忽視。 做孩子的時候在啟德遊樂埸看了一套電影,叫《地心探險記》,這電影给我印象很深,現在還記得其中的情節,後來有一段時間對倪匡的韋斯理系列小説著了迷,他寫的《老貓》,《藍血人》及《秦俑》都極佳,可惜他越寫越多,亦越寫越差,來來去去都是外星人或時間穿梭,缺乏深度及新意,後期的作品已引不起我的興趣。 來到澳洲,有次女兒們在圖書館借了一套漫畫DVD,名字叫《X-men》,這使我大開眼界,《X-men》是講人類、機械人及變異人(mutant)三者間的衝突,科幻小説有兩個評價分部,一是 hard part,即是科學技術的合理性,一是 soft part,即是人與別體(robot、mutant及 alien)間的人性及人情的表現,《X-men》兩者兼備,那是一部很出色的graphic novel。 有次上網好讀免費書網,讀了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説》,話説科技推動人類的文明,但這條路並非直路向前,有去無回,科技能夠推動人類的民主、自由、平等等终極價值嗎?田中芳樹就是以科幻小説這平台來探討這些問題?答案雖然不是否定,但也不是肯定。 上次中國行旅在上海買了共三册的《三體》小説,剛剛讀完,怪不得作者劉慈欣得2015的雨果獎,因為真係有料到,劉慈欣本人是理科出身,對許多前沿的物理知識掌握得很好;《三體》第一本叫《地球往事》,我認為是改版的傷痕文學,話說一個女科學家,父親在文革被人批鬬而死,自己的感情又被人欺騙,故憎限人類,利用太陽作為信號放大器發報,請求外星文明取代人類。 第二本叫《黑暗森林》,有一個叫「三體」的文明知道地球所在,便派艦隊來接收地球,但需時400地球年,人類亦知道會有外星文明入侵,委任了四位「面壁者」訂定策略應附,三位「面壁者」都失敗,但最後一位「面壁者」成功,《黑暗森林》像似懸疑推理小說,而且很有古龍講故事味道,最後一位「面壁者」之所以成功,就是靠個「無」字,恐嚇三體文明使其停止侵略的方法就是「一鑊熟」→同歸於盡。 第三本叫《死神永生》,因為三體文明違約,結果真是一鑊熟,三體本身的星球及地球(整個太陽系)都遭到毀滅,但不是同歸於盡,一些地球人及三體人要遠走宇宙他方尋找安身之地,這些安身之地是另一個時間及空間。 有時自己也覺幸運,讀物理讀到中六,入中大時的物理科成績最高分,所以讀《死神永生》時都較易明,劉慈欣在《死神永生》中用了許多當代最新的物理學觀念,點子(idea)極多,他將這些點子合理地串連在一起,表達手法可謂歎為觀止。 愛因斯坦為甚麼在科學界那麼受尊崇,第一是 E = MC2,這個定理將能量(E)、物質(M)及光速(C)合在一起,這是物質與能量互換的程式,第二是相對論,是指出空間(即長、闊及高)與時間是有结構性的關係,即是時間與空間可互換,後來的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從這些觀念出發,提出了絃理論(string theory),時間 +空間都是四個 維(dimensions),後來有人提出唔止四個 dimensions,華裔數學家丘成桐為甚麼這麼出名?他就是能夠用數學模式,証明到六個dimensions的可能性,到現在講的是十個 dimensions 的 M theory及膜理論了,但、現在這些理論又靜下來,可能理論終歸理論,得不到實驗室的 empirical証實。

Posted in 電腦電訉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