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y 2018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6

尼泊爾 Chitwan 我們是在第七天登上 ABC的,跟著用三天時間回程,行至Jhinu時「縮水」乘吉甫車回起步點Nayapul,後再乘車回Pokhara;若問此次十天行旅怎麼樣?我的意見是今次行旅很好,特別是我這個自命喜歡行山的人,真是行到「夠晒過癮」。 在第八天的早上,我們在ABC周圍逛逛,望著上面八千多公尺的幾座山峰,真是使人神往,不過、對我來說四千公尺、「頂哂籠」五千公尺是我的極限了;遥望遠處,有人在山腰扎營,他們就是要征服 Annapurna嗎? 回到Pokhara,我們又準備南下到Chitwan National Park,跟德孫有個好處,他是個天生的 negotiator,他與Sujan講講下,加碼這個三日兩夜團,每人都係加二佰多蚊美金;來Chitwan National Park 要看的主要是兩種動物,-是印度犀牛,二是一種祇吃魚的尖嘴鱷。 從Pokhara 至Chitwan 要五至六小時車程,沿途所見,都是一個鄉鎮接著一個鄉鎮,不要談别人落後與否,更不要以自己是「現代人」的眼光看他們的生活狀況,來到Chitwan的旅館,卻完全不同,住的是一間英式 colonel 旅館,有獨立泳池,設備極為豪華,我的房間也很特别,隔鄰住了兩隻大笨象,當然我買備了一些香蕉與我的鄰居大象大打關係。 我說過尼泊爾地理特殊,狹長的面積卻橫跨熱、溫、寒三帶,Chitwan位於低海拔的熱帶,Chitwan National Park 的面積有若一個星加坡的大少,導遊職員說那裡還有孟加拉虎,當然要極幸運才見到,坐吉甫車進入園内詳遊了四個多小時,老虎見不到,不知是牠幸運還是我們幸運,因為吉甫車並沒有對猛獸的防護設施,我覺得知道還有野生老虎在那裡生活便夠,未必一定要相見;在園中我們倒見到犀牛、坡鹿、猴子、鱷魚及各種水鳥在那裡活動,雖然數量稀疏,不及動物園集中,我卻很喜歡在這種環境下看看這些動物的自由及他們自然的生活型態。 我講過我旅遊想去想看的有:山山水水、動物植物、民情風俗、傳統藝術及科技生活,今次尼泊爾之旅有很大的滿足,十天的行山踏水,雖然行到我死死下,不過尼泊爾的山川景象,真是很不一樣,就像一幅壓缩了的中國山水畫,最近是山村民居,遠點是茂林修竹,再遠點是亂石嶙峋,再再遠點是萬壑山巒….. 所見的動物及植物,大部份都是原生品種(即野生),最可憐的是那些被馴服的大象,人們騎在大象上當然很開心,但細看那些象的額頭,有很多受傷後的巴痕,是那些馴象人在象不聽話時下著的重錘拷打,唉!如果下一世要做犀牛或大象任選其一,都係做犀牛好。 蒙德孫的極強商業技巧,Sujan邀請我們到他家參加他女兒的 birthday party 兼晚餐,Sujan在當地都算是有體面人家,住的是獨立屋,那晚得到Sujan一家人的熱情招待,也算是更多一點地了解尼泊爾的民猜風俗,這也是我為甚麼將 Sujan 的咭片放在第一講中義務為他宣傳。

Posted in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Leave a comment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5

善行者健 今次行山亦經歷一日四季的情況,晨早起來,戶外的溫度在十度以下,當然是將自己包到隻棕咁樣,太陽出來了,一路行一路暖一路除,還要戴帽、戴太陽眼鏡、楂太陽油,最後上身是除淨polo 或T恤,吃完午餐再上路,陽光開始收斂,又一件一件的著回去;偶遇下雨,還要加添Poncho及雨褲;到了晚上睡覺,沒有暖氣,旅館每人分有一張被,那張被不知多少人睡過,也不知多久未洗過,我沒有自帶睡袋,便先穿起那以前滑雪用的雪衣及雪褲,然後才鑽進那被窩裡。 多年前去義大利北部行山,遇上了暴雨及冰雹,全身濕哂,經此教訓,後來在悉尼重資買了雨衣雨褲,又在香港買了一件 heavy duty Poncho,今次真是大派用場,其實這些雨具,在香港深水涉買最好亦最便宜,天有不測之風雲,在橫風橫雨下抵得著的,最基本是Poncho,上身包括背囊全蓋著,雨褲亦保護自己的下身,一對好的行山鞋亦防水,基本上可以與普通風雨抗衡,當然在暴雨及雹暴的情況下,找處有瓦遮頭的地方暫避,是明智之舉。 有一次在落雨途中遇到個鬼佬,他見我竭著,問我:「Are you all right?」 我說:「I am fine;thank you。」 及後我們繼續走,走到不遠處,見到有個棄用村屋,屋前有個有蓋蓬架,便躲進那裡避雨,那鬼佬冒雨續行;這場雨越下越大,跟著還下了一場很大很久的冰雹;不久,見那鬼佬全身濕透,是走回頭路的,是今天不行了明天才行?還是從此回家?這個鬼佬顯然沒有讀過《老子》第二十三章句云:「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做人也要有點機靈性及耐性,不是橫衝直撞便得,他問我 all 唔 all right,其實他就是最唔 all right。 我也帶了雨衣,其實是與雨褲是一套的,但穿了那雨衣,卻遮不到我的背囊,雖然我的背囊有内置防水套,可以張起來包著整個背囊,但不可信賴,微風細雨或者可以,傾盆大雨就唔掂,上次義大利經驗,雨水在套邊滲入,背囊變水囊,銀紙都泡了水,好彩護照用密實袋包著,才免一難。 副帶隊是個年青而很有朝氣的伙子,下雨時他是用些膠布膠袋抵雨,當時我們一同到了客棧,他隨即說要回頭接應我們那些未到的同伴,我從背囊拿起那雨衣對他說:「這是我送給你的,我帶多了,是新的,我不著用,你用吧。」他便穿了那件雨衣起行。

Posted in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Leave a comment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4

穩、均、連 「穩」是平穩及安穩的意思,行山之人多背負行囊,手有行仗,我的行囊已買了許多年,但真正切身使用的是這一次,與這個行囊共處十天,就知道它的長處與短處,因人而異,這個世界沒有最好的行囊,對我而言,理想的負重是體重的十分一,故此我負重約六至七公斤,行山負重有好處,可加強脊骨(spinal cord)的能耐,甚至可幫助行山時的平穩性,但過猶不及,「超」負重的如要背負整個星期食物、營帳及爐具的野營生活,已不是我這樣年紀愛做的事。 現代的行囊很先進,束肩的帶可以有伸縮性,我們將行囊上膊後便要調節束肩的帶,務使行囊的墜力是平均的,買背囊時要親身體驗,不要衹崇尚名牌子或新款,最重要是合自己的體形,負重量適合自己的體質….. 行得平穩舒服是最终指標。 有人行山不用行山仗,有人行山拿一支行山仗,有人行山拿兩支行山仗,拿不拿行山仗,拿幾多枝行山仗都沒有準則,我們的 porter都沒有拿行山仗的習慣,我習慣拿一支,團友中有三位是拿兩支的,無論如何,我們要記著行山仗首要任務是幫我們行山時多一個與地面的接觸點,特別是在下山時,使我們在實質上及心理上安穩一點,這樣地、我們便可以行快一點。 有些人說行山仗可以助力,特別是用雙行山仗,用手助力向前推幫助腳力,這點在平路上可能行得通,不過上山時這樣做我就覺得「累聚」,況且路是行出來的,在平路上我情願徒手而行,不是更輕快嗎? 團友 Cheng-Im 是個小個子女仕,她是用兩支行山仗的,看她左點點、右點點地上高落低,象似亳不費力,我就行不過她,考其原因,她行路時並不以行山仗著力,而是以行山仗幫助自己的平穩性,象耍大極一樣,無須要甚麼大動作便上完一山又一山,另一樣嘢要向Cheng-Im 學習的是「均」與「連」,「均」是步伐平均,速度平均,「連」是連續不斷的走,不用休息,我與她的行山方式不同,我是行行竭竭,竭竭行行的,她不是行得快,甚至可以說是行得慢,但她密步而行,不需要休息地行….. 不要少看她,她登過馬來西亞的京那巴魯山(神山)。 團的領隊是德孫,他和妻子德清也是用雙行山仗的,一支行山仗用到拆斷報廢,可知他們是用行山仗作用力點的,正帶路(Head guide)真係唔話得,斬了支竹竽給他替代,德孫夫妻今次都行到踢哂腳,其實今次行程的困難度與我們最初的想法有很大出入,我們十個人起行,有三個在第五天棄隊。 在第六天,德孫對我说:「Steve,我們為甚麼要來?」 我心裡想:你是領隊,不可以說這些氣餒的話。 德清對德孫說:「老公,你得唔得吓?」 都係德清有辦法,女人要靚,男人要得,天性之所以焉; 德孫即抖摟精神叫道:「乜嘢唔得?行,繼續行。」

Posted in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Leave a comment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3

鬆 靜 緩 人之所以稱為人(Homo sapiens),是因為人識企、識行及識走,「行」是人類常態的生活活動,五十歲之後,我的體育活動主要是耍太極、行山及游泳;耍太極的運動量不高,但我很欣賞它的哲學内涵,時下有人說甚麼「氣功」,基本上是運動與呼吸的柔合(synchronisation),游泳時就是做著這東西,並無玄妙。 今次行山亦有新的體驗:一是由太極啟發的,二是由游泳啟發的;首先聽聽我所謂的「太極六字訣」:鬆、靜、緩、穩、均、連;「鬆」者是放鬆自已的心情,面對漫漫長路,其實都有些疑慮,有時會問自己:為甚麼來這裡挨世界?在家中有妻子奶茶+雞批招呼多好!「鬆」的意思是在面對困難險阻,包括情緒上的問題時的態度,「既然來了,又何必問為甚麼要來!」這是古龍小説中的標準語,既然來了,就是要來面對面前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問題困難度越大,將來的滿足感就越強,告訴自己:我是來享受解決問題的樂趣的,有了這種思維,面對高山長路,衹會越行越起勁。 有些人喜歡一路行山一路與人講嘢,行山也是社交活動,無可厚非;但我卻喜歡靜,「靜而能思」,一心不能二用,一路行我會一路觀察,即睇路、睇景又睇人,睇路當然重要,遇到鬆脫的石級要告訴後面的人,我見過一位我們的porter,見到一塊石級鬆脫,馬上將石级移好及加固。 有些人低著頭的祗顧向前直衝,有些人一路行一路手舞足蹈地講,有些人行下停下拿著相機擺姿勢影靚相,其實這些都不是行山之道;行山要睇路,安全為先,首先我奉行:「行不影相,影相不行。」的習慣,除了在一些景點(lookout)大夥兒小休時我會影相,一般我都不會拿出相機,我更不會拿著相機到懸崖陡壁影張沙龍,論靚景靚相,網上大把任你 copy and paste,至於將自己影埋入景,立此存照,証明自己來過?這種思維已經過哂時。 來行山並非要行完全程就算,沿途的美景你可曾享受過?遠的有雪蓋的山巒,近的有山村小屋,中的有樹木山林,在途中我就見過尼泊爾的國花石楠杜鵑(看下圖),由於尼泊爾地理特殊,橫跨熱帶、溫帶及寒帶,植物及動物的物種很多,我喜歡蘭花,我就見到原生種的蕙蘭及貝母蘭共生在大樹幹上,這些都是靜靜觀察下難得的體驗。 睇人其實更重要,除了作社會觀察的看本地人的民情風俗外,我從同行的朋友中亦學到「緩」這樣嘢,Monica 行得慢,她說:「你有你行,我有我行,不要等我,總言之我會行得到。」行山活動當然以行得快+行得久=行得遠最好,不過行得快與行得久有 trade-off,Monica選的是行得到,每個人的速度與步伐都不同,很難互相遷就,Monica選的是自己的速度與步幅,雖然慢一點,有次更因遲過四點而受雨雹之洗練,不過我覺得她的策略是正確的、成功的。

Posted in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Leave a comment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2

健者善行 尼泊爾四面皆陸地,南面接攘印度是亞熱帶平原,跟著由南向北,拔地而起,至喜瑪拉雅高原山脈與中國分山而治,被植分佈由低至高:亞熱帶雨林,暖溫帶的復合落葉闊葉林,涼溫帶的常綠松柏草原,寒帶的荒原苔蘚,至高的是岩石冰川;今次我們行的路線叫ABC(Annapurna Base Camp)trekking,根據資料提供:起點為Nayapul,海拔為1070公尺,ABC是4130公尺,即全程上昇3000多公尺,行程總長度直線距離為110公里,難度為2.5級,分十日行喎!即係每天行11公里,濕濕碎喇!上昇度每天為300公尺,即係每天由崇基書院行上聯合書院,都唔係難事,參加之時我都以為是easy job (下圖紅線者為我們十天行的路線)。 起行之時便覺得並非易事,首先我們要分別甚麼是行山(hiking),登山(trekking)及爬山(mountaineering),行山者就是沿著行山徑(hiking trail)走,在香港,最高的山是一千公尺,在澳洲,最高的山是二千公尺,這些我們不能說「登山」,今次我們行的四千公尺,才是真正的登山,至於爬上五千公尺以上的山,是終年積雪的,要用雪鏷、繩索及釘鞋的,才叫「爬山」。 今次原先提供的資料也有誤道,資料是2D的,即一個平面,但我們行的路是3D的,即是除長與闊外,還有一個深度,這條ABC trekking,除起點有車路(Road access)外,以後就是山路,那些山路由大石塊舖成,由一個村莊通往另一個村莊,其中經過一些河谷,有一些由海外居加兵資助建成的鐵索吊橋,這還好走,有一些要走到河谷底,經過一些簡陋的木橋或涉水渡河,問題就在這裡:地圖是一條直線,我們實際是下扺深谷底,隨著登高上山坳,我估計過在那十天内,每天都是行梯级,最勁的一天向上共行了四千多級樓梯,而且那些樓梯像似為鬼佬建造,跨幅很大,不合我們中國人的腳幅,有時為免辛苦,我都選擇走在石梯的邊沿草地,情願行多幾步,也不想拉傷腿肌。 普通行路及行梯級用的力及肌肉不同,好彩以前在寫字樓有行樓梯的習慣,經過首兩天的適應鍛鍊,我感覺的是自己越行越順;我們的帶隊亦很有經驗,因為沿著整條ABC trekking都有很多住宿的地方,他們按我們的整隊體能作行程上的調節。 有一點更要提一提,尼泊爾四季分明,登山的月份最好是四月及五月,六月至八月是雨季,不是小雨,是落大雨,是落湯雞那種雨,落雨行山較危險大家都知道,九月十月亦是行山的好時候,過了十月又是大雪紛飛的日子了,所以尼泊爾的旅遊季節祗有這短短的四個月;我們首幾天行山,每逢下午四時許必下一場大雨,有次更是一埸極大的雹暴(hail-storm),好彩當時找到一些民宿暫避,以後學精了,捉到路,開始時早上九時起行,我們提議提前到七點半起行,午間用饍時間壓缩為半小時,實行早出早歸,三點半前收隊嘆下午茶。   ABC trekking這麼出名其實有其因素,這個區域基本上是山區農村社會,耕地少人增多,多出的人口便要到另一個山頭另覓墾耕地以求生,那些山路由許多大石塊舖成,是父親為孩子們舖的路?或是孩子們為方便父母舖的路?總言之是經由許多個世代修修造造而成,抱有這種思念情懷行走著這些石級路,就不會埋怨這些石級路又長又高了。    

Posted in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Leave a comment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1

緣起 剛行山旅遊一個月,休息了差不多一星期,又開始我的寫作樂趣;今次的遊記分兩個部份,首部份是在尼泊爾登山的經歷,朝七點半起行,晚三點半收工,午間一小時休息用饍,行足十天;次部份是在拉薩旅遊,兩天意外的自由行,再加八天跟團。 其實這個整個月的旅行,也有一些機緣,十天尼泊爾登山團是友人德孫籌辦的,德孫的一些行山朋友去過這個登山團,說這個團好玩又扺玩,有口碑的,當然是參加了;另外那個拉薩團,是校友Vicki 及 Winnie在網上找到的,亦是有口碑,因利成便,唔駛自己煩,便決定跟完一個團又跟另外一個團。 四月十四日開始我們的行程,從悉尼出發的有五個人:Bill, Sue, Monica, Vicki 及我(Steve),我們乘搭南方航空到廣州白雲機場轉機到尼泊爾的嘉德滿都(Kathmandu),另一組五個人包括:德孫、德清、Yeoh、Susan及 Cheng-Im,他們從馬來西亞的可倫坡出發直飛嘉德滿都,來接機的是該旅遊集團的老總 Sujan,Sujan真是一個典型的企業家,凡事親力親為,旅遊集團包括旅館、餐廳、旅行社及地產。 首兩天在嘉德滿都周圍逛,2015年地震的後遺情況還歷歷在目;尼泊爾南部特別受印度影嚮,居民多是印度教徒,尼泊爾北部則是藏傳佛教為主,嘉德滿都在尼泊爾中部平原,我們在首兩天逛了三所藏傳佛教寺院及一所印度教陵園,我以前講過寺院陵園都是別人靜修靜休的地方,不在我旅遊的興趣範圍内,不過跟著團,人去我去,湊湊熱鬧而矣。 有一些私人時間我卻去逛逛本地的街舖,嘉德滿都現在的情況就象我孩子時代(1960s)的上環一樣,窄窄的石板街,兩旁是三四層高的樓宇,鄰近旅館有一個建築地盤,見他們的建築就不太合規格,幾條幼幼的鋼根就一路的搭上去,我覺得最多頂得著五級地震。 我們的旅館在嘉德滿都市中心,嘉德滿都是自由發展出來的城市,即是沒有城市設計,沒有行人道,沒有停車或泊車處,人車爭路,頭頂電線及電話缐亂飛,落後情況可想而知;然而、在這個旅遊區内,卻有很多旅行及行山用品店舖,價錢極為便宜,一美元可換約一百多尼泊爾盧比,買一條行山速乾褲都是八蚊美金,當然是「中國製造」的「國貨」了。 尼泊爾三面受印度圍繞,北面連接中國但為喜瑪拉雅山所隔,純內陸國家,沒有海路出口,一路而來都受印度影嚮多過中國,近年中國崛起,中國對尼援助很多,尼泊爾現在轉而親中,例如我有香港特區護照,落地簽証一個月是免費的,如果我拿澳洲護照入境,落地簽証是US$40。 尼泊爾的治安很好,民風樸素,藏傳佛教強調「六道輪迴」,今世唔好都望下一世好,沒有人做偷呃拐騙的事情;今次我們十個人成行,但整個行山隊共十八人起行,除我們這十個客仔外,兩個帶隊(local guides),正與副帶隊一前一後的「關照」著我們,另我們每兩個人請一個背貨(porter),我們每人給10Kg佢孭,即係一個背貨連自己的東西要孭約25Kg上山,德孫特别一點,加聘一個背貨,孭他的攝影器材,在這裡也強調,在整個行程中,行到我死死下,那有心情影相,很多隨後的相片,都是德孫及德清夫妻的作品。 然而在這十多天的行山活動中,與那兩位帶隊及背貨們有親密接觸,使我更了解尼泊爾的民情風俗。

Posted in 2018a 尼泊爾及拉薩之旅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