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December 28, 2015

講飲講食 – 15

第拾五話 港粵飲食,像似親切,其實也很佰生,原因是港粵在這二十、三十年間都改變得很緊要,我離港廿載,一、兩年才回港一行,當然沒有資格講現今的情況,我講的是歷史典故,即八十年代的港粵飲食。 在古代,粵為南蠻之地,本無甚麼飲食文化可言,唯是中原軼經戰亂,原居於北面,即黃河流域一帶的人,在歷史上都有幾次大規模的遷徒,如安史之亂、北宋滅亡,南宋滅亡,明朝滅亡等,遷移有由北轉東(往山東)、有轉西(入川)、更多的是南下(即長江及淮河),南下者更越行越遠,到珠江口三角州而止;個別性遷移者更不可星數,遷移者許多都是很有學問而有節氣的文仕,如唐代的韓愈,被貶潮州,宋代的蘇軾更慘,被遠貶往瓊州(今海南島),俗話說:「先到為主,後至為客。」我追源過我的遠古祖先,原居住於黃河河套以西的地方,後沿黃河東進,經江淮入福建,最後在廣州近郊的花縣馬溪定居,所以以下講甚麼「廣東人」,其祖籍多是外來的,不是遠古的南蠻遺族,當然外來的與本地的集居而互相通婚,是完全有可能的。 粵之飲食,共有四個分支:包括廣州市系、客家系、潮州系及順德系;先講廣州市系,屈大均《廣東新語》載:「天下所有食貨,粵東幾盡有之,粵東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也。」可以說廣東的食材包羅萬有,鲍參翅肚不在話下,如東南亞出產的燕窩,源於中國西南(即貴州及廣西)的吃蛇吃狗風俗,也流存於廣州市系中,做法也特別,水產類多蒸,調味喜用薑+蔥或蒜頭+豆豉,喜用鹽及豉油(即生抽), 亦特有用蠔油或蝦醬調味,在第九話講過的「飽亅及「餃」都可以追朔到北方的菜系,不過廣東人創意性強,「飽亅及「餃」都改良過,適合南方人的口味,例如「餃」一項,有蝦餃、燒賣、雲吞、(鳳城)水餃、咸水角及芋角,其多元化及藝術化程度,已遠遠超越過北方制作的餃子。 粵之飲食,尢喜湯水,善用動物內臟,如南北杏菜乾煲豬肺湯,西洋菜煲鮮陳腎湯,鮮陳腎者,新鲜及乾晒醃好的兩種鴨腎也。粵之飲食,喜咸而不嗜辣,因為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沿海,氣候酷熱而潮濕,不用吃辣椒已多汗,多吃鹽以補充因出汗而失的鹽份,腐乳、(梅香)咸魚及粵式臘鴨就是廣東人的最特別的二次製作的咸味食材。 粵之早餐粥品,尢有特色,做法是用熱粥生滾食材,如牛肉碎,豬肉片,魚片等,著名的有艇仔粥(内有豬皮、魷魚、牛肉碎),及第粥(内有豬肚、豬腰、豬潤及肉丸),生菜鯪魚球粥等。另配有油炸鬼、牛琍蘇及各式腸粉。 以前聽一些長輩說,一個新廚(粵廚)來見工,是龍是蛇,考兩樣嘢就夠,第一樣是咕嚕肉或叫酸甜排骨,考的是選肉、切排、醃味、撈粉上料,油炸,及最後做那甜酸獻的功架,那甜酸獻是用茄汁及醋做成,并合在红及綠色的青椒片,再加波蘿件,能夠做到又甜又酸,但又不過甜不過酸,不易為也,主要是考試廚師的調味或味道控制能力。 另一樣是炸子雞,看似例牌工作,有次見過一個高手作炸雞,是用慢火燒油,然後用熱油淋雞,雞剛熟便停,否則過火,保存不到雞的鮮嫩,稍為涼一會及去油,便斬件上桌,全雞應共斬廿六件,不多不少,而且要各件大小適中;這個測試,是考驗廚師火候控制的能力及用刀斬切的能力。

Posted in 講飲講食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