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之旅(第十九篇)

社會學研討會(上)

11月24日參加了一個社會學研討會,由劉兆佳主講,題目是「一國兩制→社會學的分析」,主辦單位是一些中大的社會學畢業生,原電郵是一位同屆新亞社會系同學轉發给我的,研討會時間在我停港期間,於是準備參加,並轉發電郵給在港認識的社會系同學,結果有一位師兄及一位師姊回覆參加。

劉兆佳1975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即加入中大聯合書院社會學系當講師,那一年也是我進入中大聯合書院主修社會學,在大學讀書期中,修讀了他教授的「社會發展」(Social Development)一科,他所教的,都忘記了,唯一還記得的是他說過:「all social changes are changes of interest. 」似是恆真之理。

劉兆佳在2002年至2012年是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對「一國兩制」的理念及實踐當然是認識最多亦最深;然而他是一位社會學家,他怎樣用社會學角度去理解、分析及實諓「一國兩制」?想解答這個問題就是我想參加這個研討會的原動力。

研討會的程序與一般一樣,先是主講者就題目發言,發言後與會者可發問,主講者作答;劉兆佳先追朔「一國兩制」的始源及當時「中英聯合聲明」所隱藏的爭議點,所講的爭議點是港英時代的精英對「一國兩制」有歧異的理解,這種意念上的歧異引伸到後來香港政策及行政上的爭議,逐漸形成今時的局面,想解決這些爭議需追尋當年鄧小平講過的話….. 及後有與會者就香港「一國兩制」的demonstration effects 對臺灣的影嚮而發問,劉兆佳答得頗為詳盡,由於答得長,也是該晚的唯一問題了。

以前給我的印象是:劉兆佳的思維快過他的言語,上課前如不先做點功課,聽他講課不易明白,經過多年修練,他的演講改善許多,這晚他的演講很精彩,當然「一國兩制」是他的 pet subject,97 issue 開始便全情投入,搞了幾十年,而且可接觸中港政要高層,如何不精要及獨到?他今年出了三本書《香港人的政治心態》、《香港社會的民主與管治》及《香港社會的政制改革》,主要收錄他多年來寫的文章,毋容置疑,可謂「一國兩制」權威中的權威。

當晚其實我想知道的,承如主辦者稱:用社會學的角度去分析「一國兩制」的 issues,那晚我就不怎樣找到社會學的影子了,研討會後是晚飯,同檯的我們都是讀社會學的,傾偈主題主要集中於近年香港的社會矛盾,從以前的「佔中」至現在的「港獨」都談到,其實在「佔中」及「港獨」有一些關鍵人物是念社會學的,我心中的問題是:如果知識是由理解問題出發,從而分析及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社會學作為人類知識的一部份,他所能作出的貢獻是甚麼呢?面對香港一連串社會撕裂問題,社會學可否提供一些積極的 insight,又或者社會學家應袖手旁觀,衹作所謂冷靜、客觀的分析?社會學家本身的使命又何去何從呢?

自己曾經將四年時間擺在社會學裡,中大畢業後並沒有正式再向上讀社會學,不過、我還是時常在圖書館、書店及上網看社會學的書,總希望…..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2017b 香港之旅.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