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說之趣 33

2021年3月中美高層戰略對話i

本來這「對話」集子應結束,想了一下,還有一些想講,是為鍾嵐說冤的。

鍾嵐作為美方翻譯,其實是處於一個「三煞位」中,甚麼是三煞位?做得不好,當然會給老闆罵,做得好,就如當年郎平帶領美國排球隊打敗中國隊,给國人罵為「賣國賊」,做得平平常常,也很容易被别人甩鍋,坐在那位置,絕不好過。

許久之前我負責安排個 seminar,與會者有中外籍政府官員及中外籍商賈廠長,當然安排了SI,有位外籍官員 ,講到一輪嘴,但無人聽得明他說話的意思,於是有人提問,他竟然答道:「可能翻譯誤解了我的意思!」SI在翻譯室當然媽媽聲,事後找著我投訴,並說可從錄音帶聽番SI有沒有譯錯,我人微言輕,祇有報告了我的老闆,事後如何?我不知道,大可能是不了了之。

這件都是小事,1960中蘇交惡,事沿蘇聯赫魯曉夫為制衡美國在歐洲的威脅,欲與中國成立聯合艦隊,結合為東亞海防力量,但中方拒絕這項要求,在赫魯曉夫心裡:我蘇聯俾咁多著數你(如156項工程),現在大家組織聯合艦隊,其實差不多是我出哂隻雞,你出少少豉油都唔肯?我的軍艦是來保護你,我們的兵在你那裡消費,你們的人民也有著數,竟不識相!他不知道在中國人的心裡卻不一樣,中國百年被侵略的恥辱,記憶猶新,到1955蘇聯才在旅順完全撤軍,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才有完全自主權,現在蘇聯人又話來駐軍,當然拒絕。

赫魯曉夫不明白中國人的歷史感受,當時總覺得蘇聯是在送大禮,為何中國不受?認為是那個蘇方傳譯員譯錯了,大怒,那個傳譯員當晚就中風死掉,我認為他是被嚇死的;鍾嵐為美方中譯,她了解中國人的感情有多少呢?鍾嵐得在美國國務院任職,家底一定被查得一清二楚,相信她與中國完全沒有連系,可能她會隨美國官員到訪過中國,但她絕不會溜到街上吃碗湯麵,她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祇限於 printed matter,或許近年好些,有CCTV看。

至於與鍾嵐與會的兩個老闆:布林肯與蘇利文,是中國通嗎?他們無疑是「世界仔」,可謂甚麼都通,亦甚麼都不通,當今美國政界,有把口講得通就是通,就是充斥著這類政治達人;假定布林肯預先指示鍾嵐翻譯 「It would never be a good bet,to bet against the Americans;it still is true today. 」時要「加辣」!鍾嵐得此指示,她身為 Chief Interpreter,無他人可資詢,她是孤軍作戰,她讀舊中國人的傳記,「打倒XX」是攻擊人最強的句語,她就用上了。

這種情形,就如Steve 生於詩禮之家,唔識講粗口,有一次被人激怒,於是在俚巷間問人:「廣東話罵人最勁的是那句?」有人說:「當然是「X你老母」喇。」於是 Steve去罵那人時說了,結果被人打掉幾隻牙齒…… 講了這些,衹想強調一點,做一個好傳譯,除了「通」了別國的語言文字,別國的歷史、文化、習俗、禁忌也要「通」啊!這就是我時常強調的 Sociological facts,即親身而貼地的體驗。

假定張京翻譯那句:「中國人不吃(你們)那一套。」也是受指示的,在一般爆火場合,傳譯員都有責任使雙方冷靜下來,我都有過一個經歷,當年在市政局開會聆聽一項市民投訴,有外籍議員在場,投訴者粗言穢語,SI傳譯員都是粗略平和處理,故此,在這種「對話」場合,play it down 時常受人稱讚,play it up 則會被人咒罵。

鍾嵐 v 張京,若論翻譯功夫,鍾嵐絕不比張京差,鍾嵐可能是 double mother tongue,在家講中文,在學校講英文,她有著許多種類及不同場合傳譯的經驗,翻譯是雙向的,中譯英,英譯中,我認為如果鍾嵐是坐在中方傳譯位置,若祗論語文,鍾嵐的英語傳譯會比張京好。

歷史没有如果,祗有結果和後果,拜登事後撐布林肯說:「我為他而驕傲。」這是反話,「偷雞唔到蝕渣米」,近數十年來第一次有人夠膽當眾叫板美方,威望脫色,政府内部甩鍋是慣常的事,可憐鍾嵐變成磨心,有些美方媒體連鍾嵐染紫色頭髮也拿來大書一番,染頭髮顏色的自由及人權在那裡?

歷史時常重演,皆因許多人不讀歷史,不吸收歷史的教訓,我估計中美競爭,就像當年越戰一樣,到美方打到倦(兵厭戰了),打到窮(袋裡沒有錢了),打到内傷(國民出來示威反戰了),美方才會坐下來,真正地「對話」。

全文暫完,多謝閱讀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演説之趣.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comment